一擊奏效,接連告捷的守城大弩,成功解除了敵軍雲梯車、井闌這些大型攻城器械對於城牆的威脅。

沒有抵近城牆的幾臺井闌在經過多輪巨箭轟擊之後,頹然被擊毀,而剩下的兩臺僥倖抵達城牆、形單影隻的雲梯車,也遭到了守城士卒的集中對付。

在諸多柴草、油脂引火之物的拋擲下,很快那兩臺雲梯車的頂端就被烈火吞沒,攀附而上的敵軍士卒不得不避著熱浪,慌忙逃下了雲梯車。

雖然攻城大軍中還有衝車、雲梯等攻城器械,但城牆上的守卒防守得法,在激烈的攻防戰中,守城技藝的運用愈發嫻熟,攻城一方的郭汜大軍遲遲沒有取得明顯的進展。

至此,郭汜大軍來勢洶洶的初輪攻勢,已經被守城一方的弓箭、飛石、大弩瓦解了大半,原本氣勢如虹的攻城大陣計程車氣也慢慢衰減下來。

反觀安邑守卒一方,守城計程車氣隨著挫敗敵軍的攻勢,漸漸奮發高漲起來。

在城外督戰的郭汜,眼見著自己一方攻勢受挫,連番進攻之下毫無突破,情緒也漸漸變得暴躁氣惱起來。

誰能夠想到,那幾座墩臺上,竟然還有這種守城的大弩存在!

弩這種軍爭利器,也是步克騎的大殺器,秦漢以來都一直受到中原王朝的重視。除了擘張弩、蹶張弩等單兵弩之外,大型弩也多次在戰爭中出現過身影。

太史公司馬遷筆下,就有秦始皇“乃令入海者齎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使用連弩射殺大魚的記錄。

至於漢代,前朝的李廣有使用號稱有十石之力的大黃弩射殺匈奴的勇力,本朝的名臣陳球守零陵郡時,也有“弦大木為弓,羽矛為矢,引機發之,遠射千餘步,多所殺傷”,使用守城大弩擊退亂軍的赫赫戰績。

這種守城大弩遠射千餘步後威力和準頭效果如何,眾人不得而知,但在近距離用來防守城牆,擊毀雲梯車、井闌這些大型攻城器械,卻真真正正能夠發出“所中城壘無不摧毀,樓櫓亦顛墜”的巨大威力。

不過西涼軍將士終究也是久經沙場之輩,自然不可能短時間內就被守城大弩的巨大威力所嚇退。

伍習、高碩等將根據戰場形勢,很快就提議郭汜轉變原先以大型攻城器械速破城池的戰法,改而以主攻城門方向,輔以用雲梯等輕型器械進攻城牆的攻城方略。

衝車、雲梯雖然沒有云梯車、井闌等大型器械破城時的高效,但衝車有尖頂覆蓋,雲梯輕便迅捷,都很難被飛石、大弩轟擊、射穿,只要持之以恆,憑藉人數上的優勢,源源不斷地將器械、兵卒投入戰場,遲早能夠攻陷安邑這座城池。

唯一缺陷,就是傷亡巨大,時間上也不符合郭汜即刻下城的攻城命令。

看著那些樓櫓盡墮、憑空矮了一截的井闌、雲梯車,郭汜權衡了一會,咬咬牙,罵罵咧咧地下令轉變戰法、繼續攻城。

戰場上,在經歷了最初一輪進攻受挫的茫然無措後,隨著攻城一方變換軍陣,夾雜著進軍鼓聲響起,攻城步卒再次推動衝車、扛著雲梯,前仆後繼地繼續進攻。

而破城的突破點,也慢慢轉移到了城門方向。

一臺大型的衝車,需要近百名士卒的推動,它雖笨重緩慢,卻又威力巨大,加上很少受到飛石、大弩的威脅,在前方輕卒平整通往城門的道路之後,每每都能夠成功抵達城門邊上。

城頭上的守卒則不斷以藺石、滾木之類的重物砸擊衝車的頂部,輔以柴草油脂引火之物焚燒,但想要徹底焚燬一臺有尖頂、泥沙覆蓋防護的衝車,無疑是需要消耗大量時間的。

同理,這樣一臺笨重的器械,想要利用底層的撞錘攻破被堵死的城門,也是需要消耗大量時間的。

攻守雙方就算是在來回拉鋸一樣,不斷消耗著各自的人力、器械,以求最後磨穿對方的攻防設施。

攻防之爭,不斷地在這一段城牆上演著。

戰至日中,城頭上的守卒已經摧毀了兩臺衝車,十幾架雲梯,可是郭汜大軍憑藉人數眾多的優勢,依舊不願死心,繼續不計傷亡,輪番進攻衝擊,勢要在今日舉眾破城!

終於,安邑城門在第三臺衝車的反覆衝擊,輔以刀斧手不斷砍剁之下,終於崩壞破碎,露出了城門背後密集堆積的障礙。

傷亡頗多的攻城士卒頓時大受鼓舞,繼續推著衝車,冒死衝入城門,想要一鼓作氣,就城門後的一眾土包、木石障礙一併撞開,趁勢攻入城內。

守城士卒也在城內推著塞門刀車等物,繼續阻擋衝車前進衝擊的速度,但在悍不畏死的西涼兵的衝擊下,很快塞門刀車等守城器械也被勢不可擋的衝車衝開撞毀,已經有一些敵軍的攻城步卒順著衝車,湧入到了城門甬道之中。

眼見城門失守,投入的兵力也無法挽回頹勢,閻興不敢猶豫,立馬下令在事先挖好的溝壑中縱火阻敵,藉著火起,城下剩餘計程車卒也連忙相互掩護,退入下一道防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溝壑中的薪柴、油脂燃起的大火成功阻擋住了剛剛一往無前的衝車,很難在頂部被砸毀、焚燒的衝車的底部就是一個懸掛重錘的空殼,在烈火的襲擊下,捆綁的繩索、士卒的衣物很快就被火舌點燃,這臺龐然大物沒過一會就癱瘓在了溝壑邊上,變成了一團巨大的火焰,再難移動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