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視完鐵官之後,趙鴻也帶著兵卒跟著閻行的車駕前往鹽監。

前往鹽監的路上,隨行的魏鉉還在摩挲著掛在馬鞍邊上的一把蹶張弩,嘖嘖稱奇。

方才在鐵官的試驗場上,他用腳蹬上弩,爾後瞄準發弩,激射而出的弩箭射程遠達兩百步開外,而在百步開外,弩箭也能夠做到貫穿鐵札甲。

漢代的繼承了戰國、秦代的弩箭的工藝,在弓弩技術上也有突破。最強的強弩號稱達到了十石,據說飛將軍李廣就曾經利用這種大黃弩,遠距離射殺了多名匈奴人的驍銳勇士,威震匈奴。

其外,除了大黃弩之外,還有腰引弩、蹶張弩、擘張弩、連射弩等各種弓弩。

而安邑的打造的弓弩,則集中在蹶張弩和大弩上。

魏鉉原本是北軍中射聲營的軍吏,對於弓弩的使用甚是嫻熟,他麾下還有一曲蹶張士,在平白波的時候屢立戰功,因此在檢驗安邑新打造的強弩時,閻行就讓他親自試射。

試射完之後,魏鉉立馬看出了這種蹶張弩的利害來,安邑的這種蹶張弩,明顯要比以往在北軍見過的強弩還要精良,在射程上更遠、上弦的時候也更加省力,若是能夠成批次地裝備到他麾下計程車卒中去,那他那一曲蹶張士的戰鬥力又要上升一個層次了。

可惜當魏鉉向鐵官丞詢問這等利器,何時能夠成批次裝備到軍中去的時候,那名鐵官丞卻是隻能夠苦笑幾聲,無言以對。

這幾具強弩,乃是河東鐵官規模擴大、整合了從三輔帶來的匠戶後,在閻行的指令下,新制造出來的幾具強弩。

很多弩臂、弓弦、弩矢的材料還並不齊備,想要在眼下大規模生產,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且按照幕府的指令,在後面材料齊備,打造出來的第一批強弩,也要先運送到安邑郡府去。

不過為了緩解尷尬,鐵官丞又給眾人展示了安邑鐵官的“大弩”,這種按照閻行指令,“弦大木為弓,羽矛為矢,引機發之,遠射千餘步”的大弩,在接下來,會被打造成車弩、床弩兩種大型的攻守器械。

可惜魏鉉對那種只能夠用來攻城、守城的大弩卻是興趣缺乏,幸好最後閻行將他手中那具試射的強弩賜給了他,否則隨行的他還真的要牢騷滿腹、空手而歸了。

而一路上,如果軍中將校的魏鉉還只是在為安邑鐵官的軍械嘖嘖稱奇外,那陪行在閻行身側的孫資,這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了。

特別是在看完了閻行挑選騎士、駿馬披掛馬鎧、戰甲,演練重騎衝鋒破陣之後,安坐在車上的孫資至今依然是心神搖晃。

雖然只有二十重騎,但那種人馬披甲、長矛重錘,列陣奔襲而來的聲勢還是讓未曾見識過戰陣的孫資心驚膽戰,這可比魏鉉試射強弩、弩箭貫穿鐵鎧來的驚人多了。

孫資看著那如牆如林的鐵馬衝陣,只能夠自己腦補那種重騎陷陣、當者披靡的恐懼景象,想到這裡,他又偷偷看著一眼,此刻坐在車中閉目養神、一言不發的閻行。

這位新太守,平日裡深居簡出,在郡府之中號稱為了河東的民生宵衣旰食,可今日所見,安邑的鐵官精兵利器層出不窮,各部歩騎更是厲兵秣馬,看來這太守的宵衣旰食,還不僅僅只是為了河東一郡的民生而已啊!

巡視完了安邑鐵官之後,太守的車駕又來到了鹽監。

河東解池的池鹽,在春秋戰國時期已天下聞名,更是本朝有名的產鹽地之一,朝廷特地在此處設定了鹽監。而河東所產的鹽,也遠銷到了豫、兗、冀、三輔等地,成為國家賦稅的重要來源。

更難得的是,安邑鹽是透過水滷經日光暴曬而成,色白味正,雜質少,鹽的質量也是上佳,而且安邑本地自有一套製鹽的良式:每年春初鹽工入池,疏地為畦,引池水決灌其中,沉澱製成滷水後,再在利用八、九月,利用南風一吹,不必煎煮,池鹽自成。

故而在大禹時就有《南風歌》,描述了安邑鹽池的製鹽景況。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閻行等人此番行春,來到鹽監看到的,正是鹽工入池,引池水決灌畦地這一階段。

在瞭解了安邑鹽監製鹽的詳細流程之後,閻行在心中也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能夠順應天時、因地制宜,再結合人的才智,創造出這一套適應安邑當地氣候條件、地理環境的製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