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出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儒說李傕要上表舉薦閻行晉位為將軍和河東太守,此乃一石二鳥之計,既是一面將閻行牢牢綁在自己一方的戰車上,讓他不能夠再作壁上觀,另一面,又是使得閻行和長安朝廷、河東郡府徹底撕破臉皮,自此再無聯手的可能。
河東太守,這個職位,長安朝廷是不可能授予閻行的,也是王邑不能夠拱手相讓的,而對於李傕、郭汜等人而言,卻是一枚可以用來扳動局勢的籌碼,李儒眼下當眾說的,就是這樣一個關鍵節點。
而他想要表達的意思,也很清楚。
那就是李傕等人之所以沒有上表朝廷,舉薦閻行為將軍、河東太守,使得閻行一方徑直和長安朝廷、河東郡府撕破臉面,僅僅是因為,李傕等人想要的,是和閻行一方互有誠意的強強聯手,而不是相互猜忌的抱團取暖。
就和派兵護送張蕊回到閻行的身邊,而不是扣留作為人質的事情一樣,並非李傕等人不敢為,而是不願為,不想為而已。
當然,李傕等人表達的善意和誠意也僅限於此,如果閻行一方的態度依舊頑固,打算繼續作壁上觀,那李傕等人也不介意,施展陽謀強行逼迫閻行一方站隊,和長安朝廷、河東郡府刀兵相見。
效果或許不近人意,但最後結果都是一樣的。
戲志才感受著李儒有恃無恐的目光,他臉上不甘示弱,但在心中也不由感嘆,這李儒的謀略確實卓絕,具備的眼光和手段也都毒辣,堪稱一時翹楚。
有此人相助,難怪董卓能夠孤軍入雒陽,施展權謀,將外戚和宦官自相殘殺後的政治果實,先後納入懷中。
也難怪,原本李傕、郭汜、張濟這些喪家之犬,在短短半月不到的時間裡,竟然就能夠藉助人心浮動、輿論紛亂的機會,完全扭轉局勢,裹挾兵眾,席捲關中,展現出一副咄咄逼人、劍指長安的態勢。
原本站立靜觀的甘陵,見到李儒咄咄逼人的模樣,他也看不下去了,出列開言。
“我聽聞李、郭等校尉的兵馬,進軍長安,雖一路望風披靡,但長安朝廷也派出了大軍進駐新豐,一場大戰在所難免,李、郭校尉此時急於與我軍結盟,莫非是強弩之末,想要我軍進攻左馮翊,為彼輩兵馬,轉移長安朝廷的兵鋒麼?”
甘陵選擇在兵事上,指出李傕、郭汜等人於新豐遇阻,故而想要藉助閻行一方的兵馬,為他們分散長安朝廷兵鋒的企圖。
不料李儒聽到了甘陵的話,卻彷彿聽到了天大的笑話一樣,哈哈大笑起來。
他毫不畏懼地迎著甘陵怒視的目光,大笑說道:
“甘司馬深受牛中郎將重用,手擁強軍,不敢西進迎敵,卻折道河東,如此行徑,有何顏面妄言兵事。兵者,詭道也,古之名將,以伐交伐謀為上兵,以伐兵攻城為下策,李、郭等校尉聯結英豪,共討不臣,此乃順天應人之道,而王允、呂布背信棄義之人,弒殺恩主,形同謀逆,人人得而誅之,我涼州將士,枝出同源,唇齒相依,豈有不同心戮力之意。”
“眼下局勢,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人所共知。司馬方才此言,可謂無忠無義、無勇無智之辭,若真為昂藏七尺,焉有再立於堂上之理,可掩面告罪退矣!”
“惡奴焉敢辱我!”
甘陵被言辭犀利的李儒當眾數落,縱然他今時今日之胸襟,已非往昔任俠金城之時可比,但還是被激得怒火中燒,暴跳如雷,“刺啦”一聲,甘陵已然將佩劍拔了出來。
一邊的戲志才瞥見甘陵發怒,連忙伸手扯住甘陵的衣甲,而周良見狀也連忙近前幫忙,這才堪堪將就要暴走的甘陵給拉扯住,好言相勸,給他一個臺階下,免得他真的下不來臺,當眾做出劍刺李儒的魯莽行為來。
李儒仰首立於堂上,對於甘陵手中長劍的寒芒視若無睹,他冷笑著看著甘陵、戲志才等人,態度愈發高傲起來。
今日李儒進到堂中,面對作壁上觀的閻行諸人,就是要表現出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他對待閻行一方的態度越是強勢,對外釋放出的訊號也就越發明顯,那就是閻行一方,此時與李傕一方的大軍結盟,僅僅只是錦上添花,絕非雪中送炭,而且若是閻行再猶豫不決,那激怒李傕、郭汜等人的後果,也絕不是閻行一方事後所能夠承受的。
“甘司馬既然說到了新豐兩軍鏖戰之事,那儒也不怕告訴校尉,胡軫、徐榮等人的兵馬,原本就是我涼州健兒,如今殺盡涼州兒的傳言在關中流傳甚廣,而長安朝廷卻政令不明,致使涼州將校人人自危,兵無戰心,校尉也是知兵之人,這新豐的兩軍鏖戰的結果如何,儒卻是不用再說明了。”
“兩軍結盟,李校尉一方知曉校尉的難處,也無需校尉派遣兵馬相助,只需校尉分出兵馬,牽制住宋翼的兵馬即可。而合陽一城之地,也供養不起校尉的大軍,分兵就食,勢在必行,此乃互利之舉,校尉又何須遲疑,自誤於局勢之間。”
李儒從激怒甘陵,再到轉向閻行,口中透露出來的資訊,從動之以情、誘之以利,再到迫之以勢,可謂是步步緊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他就是要咄咄逼人,這樣才能夠讓態度不明的閻行一方在抉擇的時候,不得不顧忌他話中,那一支聲勢浩大、實力強橫的涼州大軍。
剛才裝作沉思的閻行聽著李儒犀利尖銳、顛倒黑白的話語,看了看被李儒激怒的甘陵,雖然他也對李儒咄咄逼人的態度不滿,但還是壓住心中的惱怒。
“李公的意思,我是聽明白了。李校尉的誠意,我也收下了。這樣吧,明日我定與你一個明確答覆,如何?”
原本沉思不語的閻行終於發言,李儒嘴角一勾,再看了看被戲志才、周良拉住甘陵,他心裡也知道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今日自己一方的強勢已經表現得淋漓精緻,也該是時候適可為止,免得起到了反效果。
於是,李儒也就向閻行行禮告退。
“如此,儒就恭候校尉的佳音了。”
閻行微微頷首,伸手示意周良將李儒帶下去。周良領命,放開了甘陵,來到了李儒身邊。
“李公,請!”
看著周良笑容可掬,李儒不知為何,一直強勢、鎮定的樣子反而隱隱有了惱怒的跡象。
眼前這個背信棄義之人,也忘記當年是誰將他從刀下救了出來,是誰對他悉心栽培,委以重任,轉眼就投向了閻行的陣營,對昔日的主人棄之如敝履。
李儒惱怒閻行的趁勢自立,擺脫了自己的控制,但更恨的,是周良這等在暗中背叛自己的勢利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