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娘子的名字,倒是頗合今日的情景啊!”

聞喜城外,閻行和裴姝並韁齊行,信馬由韁,慢行於聞喜城郊外,對於聞喜城外的風景,閻行此時無心欣賞,倒是在和已經得知身份和名字的裴姝的交談中,顯得主動了許多,只是其中情緒,又夾雜著幾分隱憂。

裴姝對於閻行暗生情愫,但她也是蕙質蘭心之人,在和閻行的談笑之中,很快也就看出了閻行心中的複雜情緒,她望著蔥蔥郁郁的遠方林木,突然輕啟檀口,問道:

“閻君心中有事?”

聽到裴姝的溫聲詢問,閻行愣了一愣,他雖然能夠察覺到裴姝已經感知到他內心的波動,但沒想到,裴姝倒是會徑直開口,向他詢問。

“嗯,是北境的兵事!”

“莫非是前方戰事有變?”

“暫時無變,只是大軍新敗白波賊寇於臨汾,降服賊寇眾多,陸續又有饑民來投,倉稟耗竭,兵事恐難於久持,故而心有所憂,倒是讓娘子見笑了!”

閻行沒有刻意隱瞞明面上的事情,而話落到裴姝的耳中,儘管閻行的語氣平淡樸實,不喜不悲,但她還是嗅出了其中的一絲危機的味道。

“那麼閻君此番返回安邑,也就是為了此事。”

“確實如此。”

“事有不協?”

裴姝眨著明亮的雙眸,俏麗的臉上寫滿了百般溫柔,她親近關切的語氣讓閻行的心中一陣感覺柔軟,他嘆了口氣,悠悠說道:

“關東州郡的豫州孫堅已經攻下了雒陽城,朝廷的兵馬也已經退往長安、崤函一線防守,河東南境有刀兵之迫,城邑中倉稟的糧食需要供應南境的守軍,北境的戰事已經顧及不上了!”

“安邑大姓衛、範等家囤積居奇,河東的糧價也是居高不下,衛、範等家是既不肯借糧,也不肯賣糧,都打算守全家業,坐壁上觀。”

聽著閻行的話,裴姝的臉上也掛上了擔憂的神色,她為著閻行話中的危局輕輕地嘆息,擔憂著,過了一會,又緩緩問道:

“那駐軍安邑的牛中郎將,又將是如何?”

閻行聽到裴姝問到牛輔的打算,他這個時候沒有出口,只是伸手模擬往下壓的姿勢,隨即收手,不作言語說明。

裴姝明白了他的意思,也沒有再問什麼,只是看著城外蒼翠蔥鬱的林木,心有所感地說道:

“國事多舛,民生艱難,卻不知道,這城外的安寧景象,卻是能夠再持續幾時?”

裴姝擔憂的是河東的戰事,擔憂的是聞喜城難得的一片安詳,但閻行卻深知這世道的混亂還會持續下去,而且越演越亂,也許是今年,也許是明年,不僅關東會亂,關西也要大動干戈,殺得天昏地暗。只是自己陷入泥潭之中,縱然有沖天之志,如今卻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以待良機。

“盛夏已矣,肅秋將至!”

眼前明明是一片春夏的秀美景色,但看在眼裡的閻行卻說出了與之並不相符的話語,裴姝望向身邊的閻行,見他雖然心有所思,但面容堅毅,知他心憂時局、心志彌堅,也不覺為之心折,淡笑說道: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肅秋雖至,亦顯松柏本性。眼下河東雖然局勢紛擾,可自閻君馳至,絳邑除惡安民,臨汾破敵逐北,十萬生民賴之以安,切不可困於時局,自怨輕棄。”

“夫物不受審,則材不成,人不涉難,則智不明。重耳不十九年於外,則歸不能霸,子胥不奔吳,則不能入郢。由此可知,遷之為貴,願閻君效松柏之節,履霜凌寒,成君子之志!”

裴姝的話一說完,閻行一下子勒住了韁繩,按住馬鞍,兩隻眼睛炯炯有神地看著裴姝,似乎想要看穿她的心思一樣。

剛剛裴姝的話,看似在勉勵閻行志存高遠、不懼艱險,可細思之下,又似乎藏著另外一層意味在裡面,重耳、伍子胥都是受困於內,出奔於外,藉助外力完成逆襲的典型古代人物,若裴姝的話是有的放矢,那最後那一句“效松柏之節,成君子之志”就耐人尋味了!

閻行端詳著裴姝,看到的是一雙清澈睿智的眼睛,裴姝淡妝清秀的臉上,也看不出任何端倪來,好像她剛剛的這一番話,就像是誠懇勉勵一般,現在還留在臉上的,也就只是那一絲絲隱約的情意了。【△網 .ai .】

閻行最終及時地收回眼光,他自嘲地一笑,轉頭看了看天色,開口說道:

“天色也不早了,我先派人送你回城吧,明日我會親自前往裴府,拜訪你的兩位賢兄長!”

“嗯,明日家兄料想都在府中,定能和閻君一見!”

裴姝淺淺一笑,不同尋常女子的嬌羞姿態,卻別有一番清雅韻味。

裴家的牛車就停在城郊,打道回府的裴姝很快就下馬登車,一旁只有裴家的奴僕和閻行派出的親衛護送,看著裴家的牛車轆轆遠去,閻行的眼光才緩緩收回到了眼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安邑的衛、範等大姓儼然已經要坐壁上觀,而聞喜裴家雖然在河東郡的勢力還比不上衛、範兩家,但是裴家是官宦之家,素有清望,在河東也是名門高族,如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援,閻行後續湊集糧草的其他措施也能夠順利許多。

所以來到聞喜,閻行除了要赴和裴姝的約之外,其實也是想要看能否再得到裴家的支援的,所以明日面見裴家如今主事的裴潛、裴徽兩人是在所難免的,至於他和裴姝的情誼交集,是否會戛然而止,也要看明天的裴府一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