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戲志才說三事(第2/3頁)
章節報錯
“邯鄲子淑,豔尚未聞其高名,何許人氏,還請戲君為我詳敘之。”
“邯鄲子淑者,陽翟邯鄲淳,志行清潔,少年離家,遊學京都,拜大書法家扶風曹喜為師,歷年磨鍊,終於有成。其書法尤其擅長蟲篆,才學通敏,下筆洋溢,須臾成文。更難得的是,其人擅長講述、撰寫怪誕巧笑之事,初聞之令人捧腹,深思則令人自醒!”
“原來如此!”
閻行點了點頭,戰國之時就有家之言,又有諸如宋人揠苗助長、鄭人買屐、楚人刻舟求劍的寓言故事,漢代又有像東方朔這類滑稽之士。看來戲志才稱讚這個邯鄲淳,並非因為他是能夠與荀彧、荀攸比肩的才智之士,而是因為其人擅長講述、書寫笑話,符合戲志才的心性脾氣,才讓放蕩不羈的戲志才特意高看一眼。
席間閒聊,閻行也想和戲志才拉近感情,於是也順著他的意思繼續問道:
“其人既有巧笑之言,戲君不妨為我複述一二”
戲志才邊飲酒邊輕笑,口中說道:
“正好,酒席之間,既無歌舞聲樂,又無唱令行酒,飲來殊為無趣,在下這裡就有一個笑話,可以講給閻君聽聽!”
“傳說魯國有一個住在城外的人,有一次他想要拿著一根長竿進到城中去,結果到了城門口,因為長竿太長,豎著舉著長竿被城門擋住了,橫著端著長竿還是被城門擋住了,那個住在城外的人沒有辦法進到城中,心中一急,就在城門口嗚嗚大哭起來。”
“哦?”
“此人的哭聲嚇了出入城門的人一跳,他身邊一下子就圍住了很多人,正好有一個跟他同鄉的老者,問明白他的情況之後,頓時哈哈大笑,跟著他說道:‘我雖然不是聖人,但見過的世面多了,你這種情況,找個解決方法又有何難,你把長竿從中間截成兩段,不就可以進去了麼?’”
“這!”
“那人一聽,確實就是這個道理啊,於是他連忙把長竿截成兩段,終於將長竿給運進城中,臨走之時還不忘稱讚老者是一個才思敏捷之人。”
聽到拿長竿之人稱讚老者之後,閻行終於哈哈大笑,口中說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拿長竿的人也真是愚笨,而這個老者也自作聰明,哪裡需要將長竿截成兩段,只需要將長竿筆直躺下,不就能夠遞進去了麼,二者確實可笑!”
戲志才聽了閻行的話,抿了一口酒,淡淡一笑,也沒有說話。
看見戲志才不說話,閻行又想起了原先的目的,郭嘉應該也是和戲志才一類的寒門士子,雖然可能是陽翟郭氏的一支脈,但眼下也應該是年紀尚輕、聲名不顯。
所以閻行又說道:
“戲君說的這位邯鄲君,卻是是一位才學豁達之士,不過,戲君,不知道你可曾聽聞過郭嘉其人?”
“郭嘉,何許人也?”
戲志才聞言搖了搖頭,顯然對郭嘉這個人沒有什麼印象,閻行心中有些落空,不過他還是繼續說道
“這個郭嘉,我也是聽人說起的,乃是潁川中的後起才俊,雖然聲名不顯,但胸中卻有奇才,故而豔有此一問!”
“在下終日沉醉於酒中,懶於交友,確實不知其人,不過若是閻君執意要找郭嘉,我倒是知道有兩個人,或許可能知道閻君想要找的這位才俊的一些情況。”
“哪兩個人?”
閻行聽說戲志才說兩個人可能會知道郭嘉的下落,他不由眼光一亮,口中吃驚地發問道。
戲志才不慌不忙,伸出一根手指搖了一搖說道:
“潁陰荀文若,其人才德兼備、謙遜知禮,又能傾心與人結交,不以貴賤俗世眼光待人,其與潁川眾多士人交好,若是閻君所言的郭嘉真是一位胸有才學又聲名不顯的人物,那麼或許荀文若也會知道此人的。”
閻行下意識點了點頭,但卻沒有說話,荀彧在後來輔佐曹操的過程中,於內政、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都多有建樹,很多潁川知名或不知名的才俊,就是由他來向曹操推薦的。這和荀彧那種待人寬和,又沒有那種出身名門、高人一等的驕傲心態是有關聯的,他確實可能知道,郭嘉其人其事。
不過,荀彧眼下在潁陰,從陽城到潁陰,繞不過時下有重兵把守的陽翟,陽翟乃是豫州刺史孔伷屯兵之地,閻行雖然知道荀彧此人之才,但卻難以去和他結交,並且向他詢問,所以閻行又問道:
“還有一人,卻是何人?”
“另外一人,乃是田饒!”
“田饒乃是何人,我竟不曾聽過,戲君剛剛歷數潁川才俊之士,也沒有提及。”
戲志才面對閻行的疑惑,輕笑說道:
“田饒乃是春秋時的魯國人,並非我潁川才俊,閻君自然不知,至於為何他知道,卻是還有一個故事要說與閻君聽。”
“——也好,戲君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