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三、此心安處是吾鄉(第1/2頁)
章節報錯
霧雨如絲,朦朧如煙。
這還是陸路第一次這麼有閒情逸致的去看這江南的煙雨,雖不是“欲過清明煙雨細。小檻臨窗,點點殘花墜”,也不是“濛濛煙雨網春暉,南陌清明二月時”。
這深秋的煙雨不像清明時節那樣淅淅瀝瀝,而是飄飄灑灑,隨風纏綿,有著“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白波”的意境。
看著河面上湧起茫茫白煙,秋雨落下,白波湧起,秋風襲來,煙雨綿綿,如詩如畫,彷彿旖旎煙雨柔情的嫣然一般。
昨夜,當案子破獲之時,已然已是深夜,陸路本就嗜睡,在加上這綿綿不斷的煙雨,使得天色陰暗,給人一種昏昏沉沉的錯覺。
當陸路醒來之時,這大船已到無錫縣境內了,由於船上有殺人犯,所以大家一致決定在無錫縣境內停靠一下,將殺人兇手孟文光和幫兇柳柳姑娘交給無錫縣的知縣處置。
這不,大船緩緩靠近了無錫縣的東門,靖海門。
陸路依窗而靠,看著煙雨中的靖海門,思緒萬千啊,這無錫雖然早在西漢時就已經被命名為無錫縣了,在東漢也已經建立了城垣,但這無錫縣的城牆卻一直都是土城,直到嘉靖三十三那年。
嘉靖三十三年,也就是1554年,當時倭寇正從我國東南沿海大舉入侵內地,無錫縣告警。
當時的知縣王其勤,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便率領無錫縣的百姓,自二月初九日至四月二十日,用了七十天的時間,將原來無錫土城垣改建成一座長十八里,高兩丈一尺的磚石城牆。
在同年四月二十三日,倭寇便侵犯了無錫,知縣王其勤又是親自督戰,歷時十八天的時間,擊潰倭寇,全城得保。
為了紀念築城抗倭這一事件,便將這東城門改名叫了“靖海門”,其他幾個城門的名字也都有改過的。
比如以蘇軾的“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命名的試泉門西門),以靠近太湖為名的“望湖門”南門)。
還比如北門的控江門,至於控的是什麼江,那當然是指離無錫北門不遠的江陰境內的長江了。
後來,在1945年抗戰勝利後,這北門又被改成“勝利門”了,現在這勝利門早已不見,但原址上有勝利門廣場,讓人可以追憶歷史。
煙雨一直在下,不大不小,一直綿綿的,如牛毛一般灑下。
陸路就這樣趴在船艙的窗沿上,看著煙雨中的無錫城,心中感觸良多,想到小時候的英雄夢,尤其是和爸爸看那抗日神劇的時候,常常幻想著自己能成為大英雄,手刃那些沒有人性的傢伙。
還好,我們從來不缺少像王其勤這樣的民族英雄,看著無錫縣那踏雨而行的百姓,個個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並沒有被這綿綿細雨,陰陰沉沉的天氣所影響。
看著這群可愛的人啊,陸路突然沒有了慵懶之意,突然有種想要成為他們其中一員的衝動!
以前呢,陸路時常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時代,無法完全融入進去,這裡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任何可以消遣的東西。
陸路常常會想,要是有一天,自己能再次回到現代那就好了,這種事情,陸路不止一次想過。
但今天啊,看著煙雨中洋溢著笑容的人們,陸路的心突然不在複雜,不再糾結了。
那些先賢們,為你披荊斬棘,不就是要你活得幸福麼,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生活的意義從來沒有變過。
如我們在微風中感受那熹微的晨光,在細雨斜灑時,感受著煙雨的纏綿與悱惻。
清晨時,你綰髮畫眉,煙雨時,你踏雨而行。
忙時,你養蠶織布,閒時,你琴棋書畫。
偶有濁酒、清茶,遠離塵世繁華。
傍晚時,你生火做飯,夜時,你沐浴抽簪。
這煙雨中的笑臉,讓陸路的內心一片平靜,正如蘇軾所說:“此心安處是吾鄉。”
家是什麼,不就是心安之處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