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朱家門口的爭執
章節報錯
47.第47章 朱家門口的爭執
此時的朱家門口,朱秀荷拉著小茶,朱秀薇拉著小葉子,四個女孩兒在那兒大眼瞪小眼的,看著像是在誰的眼睛更大。
原來她們一邊要拉對方進去吃點東西,另一邊則不好意思進去,死也不肯進去,雙方開始了拔河賽,拉著拉著,幹脆起了眼睛的大小,連門兒也忘記進去了。
當然了,最後的結果自然是以朱家姐妹雙雙慘敗告終,誰叫她們的眼睛不得小茶姐妹的更大圓更黑呢,這是天生的,沒法兒。
倒是朱齊志夫妻倆在邊看得樂呵呵的,任由她們幾個鬧去,一點也沒有自家的乖女兒被下去的不甘,以及對小茶姐妹好相貌的嫉妒。
這對夫妻都是心地善良之人,對自己的相貌也有自知之明,當然不會在這種小事糾結,進而起什麼壞心思了。
當初小茶的父母可是十裡八鄉出了名的好相貌,成親時不知讓多少男子眼紅,碎了多少女子的芳心,羨煞了多少旁人。據說小茶的三嬸萬氏那時候心心念念想嫁的人正是衛長祿,可惜衛長祿看不她,反而娶了隔好幾條村子的路氏為妻,她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嫁給了衛長壽。
她打定的主意是得不到那個人,只要能經常看到他也是好的,要是能不小心與他成了事,嘿嘿……
正因為這點子見不得人的心思,衛長壽與萬氏的感情算不好,衛長壽更是常年住在鎮子,逢年過節才回來一趟。而萬氏沒有了衛長壽的管束,又加衛長祿夫婦已經身亡,她徹底沒了希望,才會在看到與其母路氏長相相似的小茶姐妹時,按捺不住那股子濃烈的嫉恨之心,跑去處處為難姐妹兩個。
只有看著姐妹倆受苦痛哭的神情,萬氏那被扭曲了的心靈才能得到一點解脫,獲得一絲快意,彷彿被為難的那個人成了路氏一樣。
朱家夫婦與衛長祿夫婦關系不錯,平日走得較近,張氏與路氏更是成為好朋友,所以對萬氏的這點子心思知曉得一清二楚。不過因為這些事屬於長輩們的私事,沒必要給晚輩知道,衛小茶才會覺得萬氏對她們的刁難來得莫名其妙。
父母的態度直接影響了孩子們的態度,所以朱秀荷姐妹才會對衛小茶姐妹態度親暱,一點也沒有看不起她們的意思。
“小茶,你真不進來?”朱秀荷鼓起了腮幫子瞪著小茶,一定要拉小茶進自己的家門。“那我要生氣的。”
小茶苦笑著搖頭,將手的竹籃塞到朱秀荷手:“秀荷姐,別說了,我家也做了吃的,要不是出了牛家那事,我和小葉子已經吃過東西。這不,籃子裡的蔥油餅是拿來給你們的……”
“你不進來我不要你的東西!”朱秀荷跟小茶賭氣了,拉著小茶不放,對小茶手的竹籃視而不見。
“是啊,小葉子,回我家一起吃點東西唄。”朱秀薇也連連點頭,表示會堅決站在姐姐這邊兒,同樣拉著小葉子不放手。
“我都聽姐姐的。”小葉子搖頭,與小薇的態度一致,同樣是堅決站在自家姐姐這邊兒,姐姐怎麼說她怎麼做,旁人的話不頂用。
朱秀荷沒轍了,像只小青蛙似的,氣鼓鼓地望著小茶姐妹倆。
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張氏出來打圓場了:“小茶,小葉子,你們進來吧,反正都已經到家門口,不差那幾步路……”
朱齊志也跟著說:“是說啊,難不成你嫌朱叔家的東西不好吃?”
“不是的,我沒有嫌棄你們。”既然長輩都出來說話了,那不好再推辭了,小茶唯有點頭了。“那好吧,我們留下來打擾你們了。”
“說的什麼話,能打擾什麼啊,你們是愛瞎客氣,吃頓飯都這麼麻煩,真是……”張氏嘴裡這麼說著,臉卻不見嫌棄,反而笑逐顏開的開啟家門,歡歡喜喜地把小茶姐妹給迎了進去。
剛踏進院門,小茶便把竹籃往朱秀荷手一塞,遲疑道:“秀荷姐,我想先回家一趟……”
“不行!”朱秀荷雙目一瞪,拉著小茶的手又緊了緊。“你別想著趁機逃跑。”
小茶無奈道:“我不是想逃跑,只是想回家把那些蔥油餅拿過來,我們兩家一起吃。東西都做好了,不吃放那兒浪費了。”
“不會浪費的,留著下頓吃行了。”
“你要不讓我把東西拿過來,我也不吃你家的東西了。”小茶突然發了狠,用力想掙脫朱秀荷的手,轉身走。
“別啊……爹,娘,這……”這下子輪到朱秀荷沒辦法了,她死死拉住小茶的胳膊,將求助的目光投向自己的父母。
朱齊志雖是朱家的一家之主,但他一向聽張氏的,被大女兒求救,自然也望著張氏詢問她的意思了。
好麼,大大小小好幾雙眼睛同時看著,張氏內心呵呵兩聲,只好再次站出來替她們做決定了:“這有什麼難辦的呀,不一點吃的嗎?行了,小薇,你和小葉子一起去她家,把那個什麼蔥油餅拿過來,咱兩家一起吃,行了吧?”
小茶的脾氣,張氏多少還是知道一點的。如果是以前的小茶,絕對不會這麼倔,這麼有主見。可自從前天與衛家三房簽了斷親契約書之後,小茶的脾氣見漲,如果他們堅持不肯吃她做的蔥油餅,恐怕她真的不會留下來了。
為免兩家人置氣,還是順著她的意思走吧,不過一點吃食罷了,有什麼可為難的。
“好咧。”小薇應得很快,拉著小葉子便一溜煙地跑了。
小茶這才安份下來,乖乖跟著朱秀荷一起進了朱家。
沒多久,小葉子和小薇把家剩下的蔥油餅全部拿了過來。
當那些蔥油餅擺在朱家的飯桌時,朱家人對於這個新鮮的吃食好極了。
蔥油餅的樣子跟烙餅很像,不過口味卻烙餅更加豐富,香鹹酥脆,吃進嘴裡,一股子蔥香味撲鼻而來,充分調動了人的味蕾,吃得朱家人贊不絕口。
不大一會兒,所有的蔥油餅都進了朱家人的肚子,反倒是他們做的玉米糊糊和窩窩頭無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