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當時也只是當實驗,陳近山要是不分給自己一分錢的利益那也說得過去,起碼在合同上是說得過去的。

“妹子,陳哥也不瞞你,我也沒想著咱們倆的合作竟然是先落到了這款冬裝上,你既然是大學生,又是有能算賬的好腦子,那這賬本你也看得懂。”陳近山從方方正正地皮包裡拿出了一個小本子,交給了簡淩。

“進貨、出貨、工人費用,還有一些材料損耗,這些都記著呢,你要是哪裡不明白盡管問我。”他說了這麼多覺得自己越發餓了,把賬本遞出去以後就是大吃大喝起來。

簡淩這下沒再猶豫,大大方方看起了賬本,既然陳近山已經拿出了賬本,擺明瞭是想要跟她繼續合作下去,她又何必假客氣呢?

只是這人做的賬本實在是有點糟糕,簡淩忍不住畫了個表格,然後按照時間順序把這筆生意捋了一遍。

陳近山很是精明,兩次進貨把握著時間,在內地的原材料供應商還沒反應過來之際,他甚至在進貨時又拿了折扣。

第三次進貨時原材料價格就是上漲了一些,不過相對於産品利潤而言,這個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根本不值一提。

扣除原材料成本、生産成本、給老裁縫師傅的費用、銀行貸款的利息、運輸成本和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稅收時,簡淩看到得到的利潤時愣了一下。

“這麼多?”

雖然她知道服裝市場是個暴利行業,可是看到淨利潤竟然這麼多時,簡淩還是忍不住感嘆了下,自己寒假裡辛辛苦苦翻譯文稿才掙了一千多塊,而陳近山單單憑著這一單生意就是賺了將近兩百萬,實在是太,太讓人驚奇了。

“那可不,我當時還是膽小了些,要是第一次就加工五千件,保證賺的比這多得多。”陳近山感慨了一下,當然他也只是感慨一句而已。

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當時他是把這些年所有的本錢都壓在了這單生意上,說白了根本沒有能力再做大。

可現在不一樣了,他有錢了。

“妹子,你也看到了,咱們這利潤就這麼些,我也不騙你,之前我還以為從銀行的那筆貸款會是我見過的最大的一筆錢,現在想,嘿嘿。”他笑了起來,“咱們明人不說暗話,沒你的設計我是掙不來這麼多錢,不過沒我四處跑路也掙不來這些錢,你說對吧?”

簡淩自然明白這個道理,自己的設計沒被人採用那就是廢紙一張,她上學期曾經去聽過一堂經濟學的課,光華管理學院的老師談及了創新,說什麼是創新。

創新可不是你提出一個idea,而是把這idea物化,讓它能夠産生實際效用或者經濟效益。

單純的idea卻沒有應用?不好意思,你那是創意,不是創新。

她的設計就是如此,沒有陳近山跑前跑後先是手工縫制然後又是投入生産加工,那就是設計圖一張,沒有半點用處。

所以牽扯到利益分配時,她知道哪怕是知識經濟時代,自己也得做出讓步。

退一萬步說,陳近山翻臉不認人一分錢不給她也沒關系,反正他有兩百萬大可以去請設計師,不再繼續跟自己的合作。

簡淩很是知足,所以現在她對於陳近山提出的三七分並沒有什麼異議。

“不過妹子你也知道,這衣服講究一個新鮮,這件衣服再往後走量沒戲了,我試試能不能在北京上海銷售一下。”比起南方,起碼北京還是有些土氣的,對於這種高價位的衣服接受度如何也不好說。

“至於咱們往後合作的那些衣服,每件給你一毛錢的利潤好像也不太合適,這樣咱們再重新簽訂一個協議,你看怎麼樣?”

陳近山大可以再去找別的設計師,不過他這人有點迷信,自己這一筆錢是靠著簡淩的設計賺來的,這讓他覺得自己還是繼續跟簡淩合作比較好。

在這次的利潤分配上自己佔了便宜,所以陳近山選擇再多給簡淩一點甜頭,雙方合作互贏賺錢不是挺好的嗎?

簡淩還在為自己多出來的五十多萬塊欣喜,聽到這話時她愣了下,也是捏起了一塊片好的鴨肉笑著說道:“陳哥是打算給我翻倍,一件衣服給我兩毛錢嗎?”

這話成功把陳近山逗樂了,他哈哈大笑了起來。

兩人重新簽訂了協議,這次是按照衣服的不同款式型別來階梯價格,就像是這種毛呢大衣,銷售一件簡淩能拿到三四十塊左右,而簡單的襯衫t恤,她能拿到的就只有幾毛錢。

簡淩很是滿意,誰都不會嫌錢多,所以她問起了證交所和股票的事情。

作者有話要說:之前找資料,在鋼筆論壇裡發現一哥們94年在深圳工作然後一個月工資四千多,買了一支一千多的派克鋼筆,也不知道做什麼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