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17)左 右歸丸

原來這馮崇儒,也是十年前他們同期進入太醫院的醫學生,當年與張汝翼同住一個號舍,醫術在當年那批人中只能算是中等,光芒都被準名醫榜上那批人掩蓋。

和張汝翼不同,馮崇儒算是出生較為貧窮的書香世家,因科舉無望,轉而學醫。

又因留任太醫院無望,轉而申請出任臨漳惠民藥局大使,這一干就是五年,前年因縣醫學訓科年老卸任,馮崇儒兼任縣醫學訓科與惠民藥局,他也就成了臨漳縣唯一醫官。

可別小瞧了這不入流的醫官,這可是僅次於知縣、主薄、典史與儒學教授,與陰陽官並列的縣中第五官,主管全縣醫藥衛生事宜。

放現在馮崇儒就是縣衛生局局長,再兼任紅十字會長。

張介賓還是第一次聽說,去年汴梁發生疫情之事,他想到了當年那個少年,略有些擔憂道:“去年汴梁也發生大疫了嗎?不知張昶兄弟是否康健。”

張汝翼聽張介賓提前當年那個小傢伙,也忍不住笑道:“你就放一百個心,說不定你哪天倒床不起,他得訊後,還能遠赴千里,去給你施醫送藥。”

張介賓聽他這麼一說,頓時知他一準打聽過張昶音訊,不然絕不會這麼肯定。

得知老朋友沒事,張介賓也就放下心來,只是又忍不住埋怨道:“張昶也真是的,白學這麼多年醫了,小小瘟疫竟致桑梓死傷這般慘重!”

張汝翼卻不同意,反駁道:“你怎知若沒有張昶這些醫者,汴梁會有多大損失?”

其實這倒是張介賓錯怪張昶,畢竟當時雖然有隔離防控雛形,也知瘟疫會傳染,可並不知道究竟如何傳染。

因此醫家在瘟疫中能發揮多少作用,很大程度取決於當地官府管控能力和官員的重視程度。

沒有官府和官員的大力支援,醫家想憑一己之力,消除當地瘟疫,是很難做到的。此時醫家能做的也只是儘量減少損失而已。

接著眾人又讓林幫主詳細說了他了解的各地抗疫情況。果然是捷報頻傳,鮮有去年的重大損失。

林幫主二人帶來的訊息,沖淡了眾人心中的愁緒,不管往年如何,不管這世道如何,至少一直都有人在力所能及做著自己能做的一切。

晚間,眾人就在小藥市食肆踐行,藥市在城外沒有宵禁一說,自然無需擔心什麼。

張介賓端著酒杯,一一敬酒,最後敬到林幫主這,感謝道:“此次會卿得以同時完成李大帥和太醫院託付的任務,林幫主是幫了我大忙。只是藥款的缺額,恐怕一時難以補全。”

林幫主聞言,也不由搖頭道:“我們做生意的哪個不是把錢往官員手中送,借出去的哪有那麼容易拿回來。左右缺額也不過八百多兩,就算我捐獻給朝廷了。”

此次張介賓帶來了三百兩銀子,加上十幾人在藥市幹了半月,隨著切藥熟練,工錢也日高,但加起來也不過三十多兩。

戶部雖然有批示,可州庫房也正處於青黃不接之際,去年的賦稅已上徼朝廷,今年的還沒開始徵收,只是象徵性的撥付了三百兩。

三次採購藥材,第一次就是一千兩,後兩次雖少,也有四百多兩。

林幫主也開有銀號,張介賓將這六百三十多兩存入銀號,一切藥材交易均由林家銀號作保,支付了票據,只待廟會結束後統一結算。

張介賓本該隨著第三批藥材一同返京,可因為這尾款之事,耽擱至今。

張汝翼聽著二人交談內容,也是一陣頭疼,這八百多兩銀子,說多也不多,祁州定額稅款高達二萬三千多兩。可豐年可以徼滿,災年歉收怎麼辦?不徼嗎?當然不行,除了災年免稅之年外,你還得欠著。

而鐵打的祁州,流水的官,每任官只管自己任內之事,不給後任留下爛攤子就算好事,還想去給前任補窟窿?自然是不可能的。

這就造成一股爛賬。

此次戶部雖然給了批文,誰知年底核算時,究竟算在哪筆賬上。總之州府是不可能去做這個冤大頭。

最終難題就落在了張介賓這個主辦人手裡,太醫院沒錢,戶部吧,又已經給了條子,但拿著這條子卻只領了三百兩。

張介賓見林幫主這麼說,知他是誤會了,趕緊說道:“我這些天苦苦思索對策,真叫我想出一個法子來,應該能抵這欠下的八百兩銀子。”

“哦?說來聽聽。”林幫主好奇道,他也想知道張介賓如何抹平這八百兩欠款。

可張介賓卻不繼續說下去,反而一個勁的勸酒道:“喝酒,喝酒,大家可勁的喝,酒不夠喝找林幫主,喝壞了找我,今夜咱們不醉不歸!”

這讓林幫主、張汝翼等人很是納悶,心想,難道他是打算把大家都喝壞,好掙些醫藥錢來補這缺額?

可不管大家如何想,張介賓就是一個勁勸酒,他自己喝一口,就得讓人喝一杯。

很快,大家都敗下陣來,張介賓認真觀察了好一會,注意到其中有一人連去了幾趟茅房,張介賓猜測這可能是酒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