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別的城市無外乎就是購物或者美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受。

很多美食,就算是在外地有賣的,是當地人開的店。

但一到外地,味道就不對了。

想吃當地特色美食,就必須得在當地吃,只有當地吃,口味才正宗。

或許,跑到外地開店賣地方特色美食的,本身就是手藝不精,在當地混不下去吧。

但這樣一想。

整個就又有變化了。

“既然建服務區……不,購物中心!那麼為什麼不在寧平空間通道兩端建造開發區呢?本身就是兩地一體化的專案,但是兩地之間的通勤縮短了,卻還要浪費時間在進市區的路上,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直接在寧平空間通道兩端建造開發區呢?這才是真正的一體化啊!空間通道連線著兩地,把兩地的三百公里縮短到十米之內!”

大家的思維徹底開啟了。

規劃院的同學們又開始忙碌了起來。

這確實是沒辦法的。

畢竟空間通道是新出來的新思維的新東西。

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最終,在東州的做主下,規劃一改再改,有了最終的版本。

依託寧平空間通道,在兩端……不,不止兩端。

事實上寧平空間通道現在也已經改了,造價再次提升一萬億,改成一段一段的。

這就類似於高速公路的上下匝道了。

連通了寧平兩座城市之間的一些城市。

這些城市也被納入了一體化的範圍。

車輛或行人,比如從寧安進入,會在兩秒內,走出通道,但不是到達平汝,而是距離寧安70公里的另一座城市。

寧平空間通道在這座城市上有兩條路,一條是供汽車開的,主線有一公里,連結下一段通道。

在主線旁有上下的隧道,隧道彎彎繞繞有兩公里左右,主要是怕堵車,這樣可以儘量的讓車流變長。

行人通道就簡單多了。

主線上就20米,接著就是匝道走下去。

畢竟人走路太遠了會比較累。

當然,汽車主線是彎彎繞繞的,繞了一個大圈,最終在20米後,又和行人主線匯合在一起了。

接著再過兩秒,進入下一座城市。

依法炮製。

這樣直接就把寧平兩地之間的四座城市給連線在一起了。

這樣雖然讓通勤時間變長了,但也不過是從原先的10秒變成了3分鐘,總的來說還是相當能夠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