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的效率還是蠻快的。

三天時間,就讓含空研究院初見雛形。

首先是組織架構,杜嘉自然是總經理,下轄5個部門。

分別是:基建部、後勤部、財務部、研發部、法務部。

雖然只是草創,但看上去還是有模有樣的。

基建部是合併了寧安府第六建築公司簡稱寧安六建),這是一家擁有綜合乙級資質的建築公司。

但這些年它發展的很差,自身幾乎開展不出什麼業務,每年的收入是兩部分構成。

一部分是資質的外借,就是外面的公司想幹些工程活,但苦於資質不夠,就繳給寧安六建每年或每個專案多少錢的管理費,借用寧安六建的資質。

但寧安六建這些年也沒有幹過什麼大活,所以招投標上也佔不了多大的便宜,這部分的收入每年大概就200萬不到。

但寧安六建是有二十多年曆史的老企業,有一批退休工人,所以歷史負擔比較重,這200萬遠遠不夠寧安六建的開支。

所以府裡為了照顧寧安六建,每年都會讓寧安六建做一些道路綠化、舊路翻新的小專案,這部分收入也差不多200萬。

每年差不多400萬的收入,差不多隻夠寧安六建維持下去。

所以這幾年有本事的人也不太願意來寧安六建。

寧安六建就越發活的艱難。

所以當杜嘉說要收購寧安六建時,許明直接一協調,府裡就同意了,畢竟對府裡來說,寧安六建也是一個負擔企業。

而且只要杜嘉願意負擔寧安六建的退休和現有工人等,寧安府願意白給寧安六建。

杜嘉為此專門研究了下。

寧安六建主要負擔的是退休職工的醫療費和養老費,不同於現在都是統一社保,那時都是單位兜底的,這是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了,杜嘉提議拿出一筆錢,給他們轉醫保和社保。

其實這個方案早就有人提過,但現有200多號退休職工,就算給優待,每人也得十幾萬,加起來兩三千萬呢。

這筆錢沒人願意出。

杜嘉無所謂,這種一勞永逸的方案,出點錢是無所謂的。

而且現在這筆錢,直接走銀行貸款就行了,也不需要杜嘉先出現金。

對此銀行也是願意,銀行的高層去過幾次星空隧道後,就徹底成為杜嘉的死忠了,恨不得杜嘉多借點錢呢。

在他們看來,這就是獨門生意,弄好了絕對是銀行的優質客戶。

然後是現有員工,加上各層管理和員工,總共40人。

實際上這40人,因為公司長期沒業務,很多人都是半放假狀態,平時在外面自己找生活的。

杜嘉也總算明白這些企業的負擔有多重了,靠40人賺錢,得養活200多退休職工。

整編這些人,不需要杜嘉親自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