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秀女之爭(第2/2頁)
章節報錯
鄒源正眼眉輕揚:“皇上可核對過兵部的花名冊,是否確有其人。”
“難道沒有?”
“十有九虛。”
“是嗎?”雖是這麼的問著,秦思揚卻清楚知道這事不假。因為,他曾聽人慎重說過這事。而他也記得,那一晚,那人來到竹林裡跟他攤牌說起這事時,眸中閃過的光芒,是那麼的憂深沉重。
所以不用對方再回答,他也知道實事真相。
而鄒源正也沒回答,只是把微斂了雙目,看著他這個剛上任,沒有任何實權的皇帝。
“要是沒人,朝廷每年拔出餉銀都去哪了?”
偏房內的空氣一時凝重,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聽著馬上就會有人推門而入。
鄒源正躬身行了個大禮,回道:“回皇上,下臣無能,也不知去了哪裡。”說完再一叩首,退了下去。和正正推開房門踏入屋內的兩個太監擦身而過。
這個鄒源正,之前從不來鬧,到最後卻用了個最特別的方式,讓他秦思揚一下就記住了人。
乾清宮外殿內,鄒源正說完話了,其他大臣也點頭稱是完了。瞧著殿內的空氣有點不對頭了,坐於一側的王太后眉頭也跟著皺起來了。
立於鄒源正右手上位的內閣第四把手,刑部左侍郎田衡,適時站了出來,高聲說道:“鄒大人此言差差矣。想皇上此方新登大寶,為之新朝之始,諸事籌備上應向天下萬民彰顯新朝新氣像,又豈能事事都按先例來之。更何論皇上年幼,在太子位時東宮中就無一內眷。此次朝庭採選秀女,一為充實後宮,二也是皇上的初婚,三又是新朝的初次採選。有此三者,豈可再照先例而來。所以,我和閣老之前就有商議,此次給朝庭採選秀女,不能再按先例,全數從民間選取,民間女子雖是純淨賢良,儀態多樣,卻也教德有失,難免失之端莊。因此臣下建議,此次採選秀女,應先由諸位大臣推薦,再在京中世家並五品以上官員中,凡年十三以上,十八以下的未婚女子,皆列入選秀之例。而京城之外的地方民間女子,此次暫不例入選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只在京中世家和官員中選?”這一下,在場的所有官員皆是大驚失色,不一時就開始有人頭上冒汗了。
這冒大汗的人當中,就包括了次輔鍾玄崇,因為他家中就正好有兩個孫女兒,合乎這個年十三至十八未婚的界定。要是被拉去選了,還不幸選中了,他可不想,不想讓自己這兩個寶貝孫女兒進到宮中去受這活罪。
“回皇上,”又一人站出,卻是禮部右侍郎陳保定。他是少數幾個在來此之前就明瞭來次只為商討採選秀女一事的人,所以他沒有其他官員那般吃驚,田衡的話一說完,他就立即站出來高聲說道,“田大人此番建議臣不贊同。想我大周朝建立之初,太祖太宗就有旨意,內宮採選秀女,當以民間良家女為優,官府之家慎選之,世家子弟更應能不選則不選。這是祖宗的規定,豈能就因一個新朝,一個皇上年幼尚無婚史就給隨便廢了。”
田衡冷然一笑,回道:“陳大人是禮部侍郎,更應該知道後宮之中茲事體大,此番皇上新登大寶,後宮無人。此次採選的秀女,必將大部一舉就列為嬪妃。如再按先時例選,讓民間無名之女一舉入宮就位例嬪妃之位,豈不讓我大周的後宮一下就間變成了民家小院。哼,這成何體統。”
“田大人此話是何意。”陳保定怒目道,“是說民間女子就不懂規矩,不能列為嬪妃了吧?就辱沒了我大周朝後宮的清名了嗎。呵呵,這真是笑話了。田大人可知道我太祖高皇后,就是一民家農女出身。母儀天下,當年輔佐我太祖多少次解於危難,天下何人敢說太祖高皇后不懂規矩,不識大體了。太宗欽封諡號,至順純德武皇后。再有我太宗馬皇后,也是民間採桑女出身,先帝仁宗欽封諡號,孝德至仁輔聖賢皇后。還有明宗沈皇后,也是民間小家之女,田大人是不是反要說先祖這幾位皇后都是小家民院的?”
陳保定這一番話說下來,直氣得田衡脖子都紅了,卻無話可答。
其實在場的官員大多都能猜知,田衡此番的建議,說是他和閣老所商,更大可能是來自太后的暗授。太后王氏,是大周朝除了英宗楚皇后之後,又一個大宗世家出身的皇后。英宗楚皇后,雖是世家出身,倒未參與亂政。英宗一朝的腐敗動盪,皆由英宗本身荒淫無度所至。所以,雖然到後來,英宗一朝選秀,全然突破祖宗限制,世家高官子弟的女兒統統全收,但因英宗本身的原因,大臣們對外戚勢力干政這一項,沒有多大概念。
可本朝就不同了,至先帝成宗時,王皇后和鄭貴妃兩方勢力,成宗還未得大統時,就開始明裡暗裡的互鬥,到成宗登上寶後,這兩方勢力更是在宮內宮外鬥得天下皆知。而成宗帝的幾個大皇子,就是在這翻宮鬥之中先後竟外身亡。雖無明確證據證明幾個大皇子的死跟這兩人有關,有兩個皇子就是死在了衝鋒的戰場上,但更有兩個死得太過蹊蹺,卻是毋庸置疑的。
喜歡一夢天下請大家收藏:()一夢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