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終有曲終人散時(第1/2頁)
章節報錯
轉眼,初三來臨,語文丁老師卻因身體不適,未來上課。兩個月後,突然傳來了丁老師病逝的噩耗,同學們都悲痛萬分。那時,整個教室都沉默了、整個校園都沉默了,只有窗外梧桐葉斑駁的影子透過玻璃窗在書桌上瑟瑟抖動。同學們親手製作了小白花戴在胸前,並集體為丁老師默哀。
臨近中考,學生都異常忙碌,但還要鍛煉身體,每天都要長跑。我自認為身體素質比較好,但是體育對我來說是極怕的一門課。中考體育成績是要算入總分的,臨近考試,訓練的強度越大。每天上午課間操時間,同年級的學生都要出校門,列隊在衚衕裡圍著學校跑兩圈。那時,在附近的居民看來,我們的長跑練習成為他們一道別致的風景。
跑得快的同學可以比慢的同學快一圈。我基本是跑跑停停,沒有毅力堅持跑下來。起初,並沒有注意陸宇哲跑得很快,聽到同學的誇贊才留意到,竟然還有一些女生在他擦肩而過時吹捧兩句。
“你跑步的時候還是挺帥的,很多女生這麼誇你。”陸宇哲再擦肩而過時,我也搭訕一句話。
“是嗎?你覺得呢?”他沖我擠了個眼。沒等我回答,已經跑得很遠了。
自此之後,長跑時他每逢與我擦肩而過,一定會和我打個招呼並且說一句“加油!”。
臨近畢業,同學情誼卻愈加深厚,有些難舍難分。很多學生都買了本《同學錄》,讓同學寫下隻字片語、同窗感受,或者是對未來的寄語。女生買《同學錄》的更多些,大概女生更感性些。
報考志願之後,白玲很少來學校了,屬於考藝校提前招生的。有的學生學習不是那麼努力了,大概是對報考的學校有十足把握。傅墨桐平時的學習成績不夠好,父母給他報了技校,希望他以後有一技之長找個安穩實幹的工作養活自己。艾雅的學習成績在全年級都是排得上名次的,本是想報考重點高中,學校三番五次召集一些好學生的家長開家長會,希望他們報考本校高中,許諾會集全校的優質資源培養這些學生考好的大學。艾雅的父母想著西城中學終歸離家是最近的,孩子又對學校有感情,也就報了本校的高中。
初三下半學期。大家異常的辛苦和忙碌,堆積如山的試卷和背不完的材料,讓大家喘不過氣來。那時的每一天,教室裡都死氣沉沉的。不再有歡聲笑語,即便是再淘氣的學生也知道了升學的壓力,入了教室便老老實實坐在桌前背書做卷子。
“臨近中考了,陸陸續續都有見不到的人了,真是越來越沒意思了。”白玲邊嗑著瓜子邊嘀咕著。
“大家現在滿腦子裡都想著分數,誰像你一樣有閑情逸緻逗悶子玩。”艾雅拿白玲開起玩笑來。
“今兒我來的時候,發現一堆男生都堵在三班的門口,好像哪個班的同學都有。他們幹嘛呢?”白玲好像突然想起什麼大事,立即來了興致。
“三班轉來了位大美女,個子高高的,瘦瘦的大長腿。長得有點像王菲,還有點王菲那股冷漠清高的勁兒。”傅墨桐給白玲極力形容著。
“呦,是嘛,沒聽傅墨桐誇過哪個美女,看來是相當出眾呀,我也去看看。”白玲正要去,我一把拽住了她:“你跟著一幫男孩趴在門口看算是怎麼回事,等會兒體育課咱們兩個班不是一塊兒上嘛,你能看到她。女生裡跑得最快的就是她,能比別人快一圈。”
“難得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等會兒我不跑步了,就站在操場邊上看你們跑,我得好好欣賞欣賞她。”說著,白玲起了身就往樓下走了。
中考轉瞬即到,大家已經沒有太多的興趣關注帥哥或美女,亦沒有太多的話題。
無論是期待還是害怕,中考必然都要經歷。最後一門考試結束後,全班瞬間歡呼不止。書本紙張滿天飛,頓時一片狼藉,學生們都被壓抑得太久了。大家都跑到了操場上,外面有很多等候的家長。無論考得怎樣,也沒有太多再過問的,都開開心心離去了。考完試後,我亦是失態,連考試的所有用具都落在考場忘記帶了回來。再回學校取東西時,考場已重新打了封條,沒有進去。因為這一點,回家被父親批評了。
中學的時光是短暫和美好的,離散但沒有任何儀式,都匆忙中離去。只是十多年之後,同學們開始互相找尋記憶,又漸漸聯系起來。也許是社會的打拼讓大家覺得真情友誼難能可貴,或許是年齡漸長需要找尋失去的記憶讓心靈有所安放。
又是北京深秋之時,藍天之下滿樹金黃的銀杏葉與金碧輝煌的殿宇紅牆,彰顯出北京的澄澈、大氣、底蘊與厚重。總有人專程而來,只為在國賓館牆外成列的高大銀杏樹下留影。滿地金黃落葉亦是層層疊疊,低頭撿拾一片葉子高舉起來凝視,便拾起了許多純真的回憶,那裡也曾有過我們這些初中夥伴嬉笑打鬧的影子。
有一天,鄰居傳來了好訊息,我家住的這一片衚衕要拆遷了。其實十年前這裡就說過拆遷,卻一直沒有動靜,但這次是真的,拆遷告示已經貼了出來。很多人是盼望拆遷的,對於成人來說,更多的是考慮可以改善居住環境,至少不必共用水龍頭、不用隔三差五換煤氣罐,冬天也不用燒爐子了。無論何時,也有充足的光線灑進屋內,不至於屋內再陰暗潮濕。對於孩子來說,就簡單許多,住樓房還是奢侈的想法,很想體驗一下。唯有一些老人,有些念舊,寧願守著條件不好的平房院也不願離開。
“聽說是政府拆遷用地,不是商業開發用,可能給的補償價不會太多。”
“咱們這拆遷沒有回遷一說,都得走。”
“換個環境住也好,這地方有點住膩了。”
“不知道自建房算不算,自建房如果不算的話,我家補不了多少錢。補的錢也不夠到別的地方買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