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副司儀喊道:“新郎新娘進香燭。”

立刻有人將準備好的香燭分別交到周和與徐平手中。

主司儀唱道:“跪,獻香燭。明燭,燃香,上香,俯伏,興,平身復位。”

周和與徐平便依言跪立祖先牌位前,獻上香燭。再點亮香燭置於左右燭臺上。又有人遞上線香。二人又藉著燭火將線香點燃,插在香爐中。再跪拜、起身,退回原位。

看新郎新娘把這一流程走完,副司儀便唱道:“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

周和與徐平一一按要求行禮。

這時,主司儀又唱道:“一拜天地。”

周和與徐平便跪地一拜。

主司儀看他們起來後,又唱道:“二拜高堂。”

周和與徐平便向周松夫婦拜一拜。周松夫婦滿臉笑容地扶起了周和與徐平。

主司儀看他們起來後,又唱道:“夫妻對拜。”

周和與徐平便相向交拜,共飲合巹酒。喝完交杯酒後,在伴郎伴娘的陪同下兩人沿著用麻袋鋪成的通道來到洞房門前。早有人取了天地桌上的那副馬鞍擺在了洞房的門檻上,“鞍”與“安”同音,取其“平安”長久之意。這時,又有禮儀高聲喊道:“新娘跨馬鞍,一世保平安。”

當徐平前腳邁入門檻,後腳抬起還沒有落下的時候,這時早有按排好的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村民把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馬不配雙鞍”的意思。

鬧洞房之前,還有一項禮儀撒帳,此俗亦起於漢武帝。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帳中共坐,飲合巹酒,預戒官人遙撒五色同心花果,帝與夫人以衣裾盛之,雲多得多子也。自此後,逐漸流傳至民間。它最初的意義是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婦。後人便新增了棗子、桂圓和花生等,表達了人們對新人未來生活的良好祝願。

撒帳禮過後,便是鬧洞房了。一些早已結婚的過來人輪流捉弄著這一對可憐的新婚夫婦。想盡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唱著當時十分下流的十八摸的小調,夾雜著各種肢體動作。

娟姑娘悄悄地把常惠拉到一邊道:“弟弟,你看誰來了?”

常惠四處張望了一下,婚禮現場上的人,除了認識的就是不認識的,一時不知道娟姑娘說的是誰,問道:“你指的是誰啊?”

娟姑娘戳了一下常惠的腦袋道:“你啊,榆木腦袋。你看,那不是桑麗華的爹爹嗎?”

順著娟姑娘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桑道樂,原來他也來喝喜酒的了,正在跟周松說著客氣的話呢!常惠又四處張望了一下。戀愛中的人,對於自己所喜歡的物件,只要瞄一眼,就準能從擁擠的人群中找出自己喜歡的人來。不過,讓常惠失望的是,在來來往往的客人當中,他並沒有看到桑麗華的身影。

喜歡大漢好男兒請大家收藏:()大漢好男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