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容點頭:“果然如此,我就這裡面有雞蛋的味道。”

因為她不吃魚肉,平時要養身,除了補藥之外就是雞蛋能吃了,各種各樣的雞蛋都已經吃多了,跟豆漿放在一起的,還是第一次。

陳少奶奶開玩笑:“友容,我要一句啊,李姑娘自家開著豆腐坊,這方可都是她傍身用的。”

著轉向李沅錦,怕她是因為緊張所以把菜譜都透露出來了:“你也真是實誠,她問你就啊?”

張友容有些愧疚:“我倒是沒留意這個,這方,就當我買下來了吧,等下讓我身邊管廚房的丫頭跟你學學。”

李沅錦倒是無所謂:“多謝表姑奶奶!這個簡單,就是我不,吃過的人應該也很快能猜出來。”

張友容微笑:“淩波,這姑娘果然如同你的一樣,手藝不凡,為人也有趣兒。”

著賞了李沅錦三兩銀,當作是買菜譜的前,張友容賞了,其他在場的太太姐們,也少不得填上一點兒,李沅錦聽著就心驚,這麼一趟下來,竟然有四五兩銀的收入了。

四五兩啊!能夠交幾個月的房租了!

李沅錦退下來之後,差點沒忍住抱著侯娘大親一口,讓侯娘給嫌棄了。

得了四兩銀又六百文,還有一兩銀的辛苦費,再加上一個荷包裡面裝著的銀葫蘆,李沅錦感謝侯娘,直接分了一兩銀給她。

侯娘往常也有收到賞銀的,但是沒有這麼多,畢竟李沅錦今天是有陳少奶奶撐腰,又並著大家第一次在張友容面前露臉,這才得了不少。

……

張府宴席結束後,果然過了沒兩天,張友容身邊的一個大丫頭就過來了,帶著一個廚娘,到金玉豆腐坊跟李沅錦學了雞蛋豆腐的做法。

李沅錦也沒客氣,讓蓮生把店裡其他的幾道吃食做法也都教給了她們。

禮尚往來,別人給她面,這比實際收到銀的情分還要大。再了,李沅錦覺得豆腐這行在天胤朝還有好長的路要走,越來越多的人會做豆腐,過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到現代的時候,豆腐才會源遠流長一直傳承下去吧。

……

這還是一重,更讓李沅錦沒想到的是,她的手藝竟然真的在順平鎮出名了。

自從張友容跟陳淩波幾次過來請她上門做菜,其他人聞風而至,嘗過豆腐之後覺得確實不錯,於是一些定製的要求就來了。

李沅錦接到的第一單,就是張太太夏淑珍的單,就是為了她家那位吃齋唸佛的老太太。

老太太的五十八壽快到了,藉著張友容回來的機會,張老爺跟張太太就想要給老太太做壽。壽席不用太大,就是家裡的幾個大主一起吃就形,但是難請老太太啊!

因為老太太比張友容還厲害,完全吃齋,一點兒葷腥都不碰,平時都不跟家裡人一起吃飯的,家裡的廚娘把幾道豆腐翻來覆去地做了,實在是不成宴席。

這次李沅錦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於是打算找她過來幫忙做一席豆腐宴。

李沅錦一聽這個訊息,立刻來勁了,老規矩,三日後試菜,一席至少要有十個菜,除了蔬菜之類,主菜都只能用豆腐跟素油做。

老太太大壽那天一早,李沅錦就跟早就約好的侯娘一起到了張府,這次進去就駕輕就熟了,廚房裡不少人都認識她們兩個,上次還得了李沅錦分的賞銀,都極為喜歡她。

而且李沅錦做菜不藏私,方方做,她們多少都能學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