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死裡求生落異邦(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人前往議事大廳,凌楚瑜在前,聞人清緊隨其後,王如萱跟在最後。
廳內宴席尚未撤去,眾人還在暢飲,見凌楚瑜來,蒼雲教眾人紛紛起身,抱拳道:“教主!”
凌楚瑜微點頭,問道:“道長,奸細呢?”秦之槐道:“帶上來。”
此時聞人清道:“不易,這是你們教中事,我們是外人,怕是不合適。”沒等凌楚瑜說,秦之槐卻笑道:“聞人寨主,大家同仇敵愾,共退遼兵,就不必避嫌了。”
不一會,兩名蒼雲教眾押著一個遼兵入內。那人被沾了水的牛筋繩子綁得結實,越掙扎繩子勒越緊。但那遼兵將頭偏向一側,挺直腰板,任由人打罵,決不下跪低頭。
“敗軍之兵,還敢驕橫?”馮易煙冷聲道:“跪下!”說罷噗噗兩聲,那遼兵雙腿撲咚就跪了下來。他的“玄陰指”功夫無聲無息,那遼兵想起身,但雙腿關節發酸,怎麼也起不來。
眾人看了十分解氣,心想遼兵在山下殺了不少兄弟,若非秦之槐說留他性命,眾人早就衝上去將他大卸八塊,替死去兄弟報仇。
秦之槐說道:“你姓甚名誰,偷偷潛入我教意欲何為?”那遼兵雖下跪受縛,卻沒有一絲畏懼,哈哈笑道:“叫你們教主出來,只有他才配和我談。”
如此大放厥詞,教眾們聽了如何不氣,紛紛大叫,頃刻間道出數十種酷刑死法,要一一照顧過去。
吳罡道:“區區奸細,好自不量力。”那遼兵冷哼道:“我好心好意前來報信,你們卻如此待人,早知如此,我就袖手旁觀了。”
馮易煙忽道:“你不是契丹人。”他見這人說話字正腔圓,心下生疑。
凌楚瑜忽然顫聲道:“你將頭抬起來,我看看……”那遼兵也是虎軀一震,猛地抬頭,登時淚流滿面,泣聲道:“楚瑜,果然是你……”
“四哥!”凌楚瑜跳了起來,急忙奔去,喜極而泣道:“四哥,原來你沒死,沒有死啊!”一把將他摟入懷裡,又跳又叫。
八散仙及教眾見他如此忘情,絲毫沒有一教之主的風範,不禁眉頭一皺。又聽他說“沒死”,想來是此人死而復生,如此高興也是情理之中。
給他鬆綁後,凌楚瑜激動介紹道:“他不是奸細,他是我四哥,天波楊府楊貴楊延輝。”
楊家將之名,大宋無人不曉,可金沙灘和兩狼山一戰,楊家一口金刀八杆槍,只剩六郎獨回,眾人卻沒想到眼前這人竟然是楊四郎。他們佩服楊家忠烈,為國捐軀,登時肅然起敬。
楊貴見了兄弟,激動說道:“起初我在遼軍中看到你,還以為是眼花了,沒想到真的是你。楚瑜,咱們楊家如今就只剩你我和六弟了。”
凌楚瑜見他留起了鬍鬚,有些惆色,容貌有些變了,沒了往昔神采,道:“四哥,五郎也活著,他也沒死,他在五臺山出家當和尚。”說罷有些遺憾。
楊貴驚道:“什麼,五弟在五臺山?”他吃驚的並非五郎出家,而是五臺山,當即叫道:“不好,五弟有危險。原來如此,我終於明白韓昌此行的目的了,他是要殺了五弟。”
凌楚瑜奇道:“四哥,你這話什麼意思,遼兵為何要殺五郎,又如何知道他在五臺山。”楊貴嘆了一口氣,說道:“是我親耳聽韓昌他們說的。”
原來在朔州掩護百姓撤離時,楊家所帶領的三萬大軍被耶律斜軫的大軍衝散,楊貴也不知所蹤。眾人均以為他已死了,豈知楊貴被衝散後,孤身一人,為了避免引人注目,便將頭盔和鎧甲脫了,騎馬往雁門關方向而去。
可剛出朔州十餘里,楊貴便遇到一波逃離的百姓正被一小股遼兵堵截屠殺。那些百姓都是從朔州出來,不想再被遼國奴隸,才隨楊家出城,遷回關內。可遼兵勢大,楊家區區三萬兵馬,難以顧及,不免有些百姓被衝散,只好自行逃往雁門關。
楊貴見大宋子民被屠殺,極為氣憤,當即提槍策馬,一口氣將十餘遼兵一一刺落馬下。
眾人聽了大叫痛快,遼兵素來殘暴,每次入侵中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們早就恨得牙癢。由其是領教過遼兵的厲害,不禁對楊貴連殺十餘人的壯舉佩服。
楊貴繼續說道:“就在我正離開時,忽然從遠處來了一隊遼國人馬,領頭的竟是一員女將。她們見我騎著馬,料定我定是宋兵,故而追了上來,欲將我生擒。我因為多番作戰,又餓又渴,自恃不是對手,便拼命逃走。可沒想到剛逃了數里路,我的馬因體力不支,倒地而亡,我也被她們包圍了去。”
臨陣脫逃雖不是好漢所為,但楊貴孤身一人,面對連二連三的敵人,逃跑也是人之常情,便急忙想聽他後來又是如何逃走的。
楊貴有些不好意思,說道:“這女將名為鐵鏡公主,本名耶律金娥,乃遼國蕭太后次女。此番兩國征戰,皇室和蕭氏外戚共同作戰,連蕭太后都御駕親征,可見其內部團結,絕非賀令圖所言,遼國內政混亂,有利可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凌楚瑜嘆道:“皇上就是太過於急切收復燕雲,又因為賀令圖進言遼國主少國疑,這才使得大宋輕易舉兵北伐。其實前遼國皇帝耶律賢在位時,朝中過半政務都由蕭太后處理,已是輕車熟路。耶律隆緒繼位後,國政雖是蕭太后把持,可她唯才是舉,朝中上下齊心,此時北伐,絕難取勝。”
楊貴道:“不錯。這耶律金娥雖是皇室,但也隨軍出征。她自幼習武,還組建一支女子軍,追殺我的就是她們。鐵鏡公主見我孤身一人,便問道,‘你這宋將,還不給本公主受降’。我心知凶多吉少,寧死不屈,說道‘大宋男兒只有戰死,沒有投降’。鐵鏡公主又說:‘好,看在你有點骨氣,跟我打一場,若你勝了,我讓你走’。”
聽到這裡,眾人覺得這個鐵鏡公主當真可愛,這兩國交鋒豈能與江湖比試般如此兒戲。
楊貴思索後便答應下來。兩人就地拉開架勢,比了起來。楊貴雖武藝超群,可畢竟疲累,剛交手十來招就頭暈眼花,難以繼續。而這鐵鏡公主武藝也不弱,鬥了二十招後仍不落下風。
楊貴心想,若連一個女子都對付不了,自己妄為男子漢大丈夫。當即使出楊家槍,一槍直撲對手左肩。耶律金娥揮刀一擋,堪堪能擋,可手臂被震得發麻發酸,不禁歎服。可她不知,楊貴已是手下留情,楊家槍法多變難防,若全力以赴,咽喉定會多出一個血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