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滿腔怒火敦告誡(3)(第2/2頁)
章節報錯
百里易笑道:“吳將軍請起!”他朝著馮易煙看了一眼,道:“吳將軍,這幾人以下犯上,不知該當如何處置呀?”吳犀頭也不抬,道:“該殺!”百里易追問道:“殺?其中可有將軍師父。”吳犀毅然道:“蒼黎軍只效忠教主。”
馮易煙淡淡道:“犀兒,你是何時投靠到百里易的手下?”二人既為師徒,卻又情同父子,馮易煙之所以輕易交出“蒼黎軍”,就是因為吳犀仍然是統帥大將,昔日愛徒倒戈相向,不知心頭是各種滋味。
吳犀道:“師父曾經教誨,徒兒永記於心。”
眼下情形一目瞭然,六位散仙要對抗十六堂上百人以及三百蒼黎軍,根本毫無勝算,那些教眾見勝負已定,也顧不得什麼家國正義,紛紛加入到百里易這邊來。
百里易見大局已定,得意說道:“六位叔叔,若你們乖乖束手,侄兒念在你們功勞,會考慮饒你們性命。”
不等六人回答,只聽山下悠悠傳來:“蒼雲始於晉武帝元年,首任教主百里毅見天下黎民飽受戰亂之苦,創教立規,以拯救蒼生。而後歷代教主,秉承百里毅之念,盛世修心,亂世救民,‘屠胡令’之冉閔,‘平定范陽’之百里登風,‘陳橋兵變’之百里無極,多如此等英雄,數不勝數,故而七百年來,蒼雲所秉持信念,不曾更改。期間縱有百里無畏曾因走火入魔,危害武林,但始終銘記蒼雲之志,寧死以謝天下人,此等信念,可歌可泣。如今你仇東時,勾結外邦,擅收財物,與賊合謀,共戕江湖,此等惡行,於天地不容,當誅之。”短短几句,氣勢如虹,道出蒼雲之志,誅伐叛國之行,大壯人心。
“好,說得好!”在那群教眾中,忽然有人高聲一喝,不是別人,正是凌楚瑜。他轉過身子,朝山下一拜,恭敬道:“玄機道長,凌楚瑜受教了,今日就是拼掉性命,也要與道長一起維護蒼雲之志。”
教眾中炸起一片譁然,沒想到來人是八散仙之首的秦之槐。他們不禁嚥了咽口水,渾身一顫,竟比“蒼黎軍”帶來的震撼還要強上幾分。
秦之槐緩緩走來,神色坦然,面帶微笑,身後跟著吳罡。他看了一眼凌楚瑜,道:“凌小子,今日之事,已是萬不得已,希望你不要怪我!”凌楚瑜凜然道:“義不容辭!”秦之槐擠出一絲苦笑,讓凌楚瑜感覺似乎另有深意。
百里易眼瞧兩個大敵,喝道:“秦之槐,你早以脫離本教,跟蒼雲已毫無關係,一再幹預教務,帶領我教大敵凌楚瑜上山,是可忍,孰不可忍。”
此時上官飛也惡毒向相,據百里易所說,凌楚瑜在清涼寺被他吸盡內力,本想此間事了,便率人趕往五臺山將其剷除,沒想到他居然出現在此,是又驚又喜。
秦之槐直奔吳犀跟前,道:“吳將軍,你可知蒼黎軍真正使命?”吳犀怔了怔,汗流浹背地回答道:“救民救國,護教護法。”秦之槐“唔”了一聲,就沒有理他。
百里易見他有所有所動搖,喝道:“吳犀,這些人違逆本教主,蒼黎軍護教護法,還不快將他們拿下。”
吳犀虎軀一震,登時拔出長劍,他身後士卒紛紛拔劍挺矛,鋒芒所向,竟是八散仙及凌楚瑜和王如萱。
“教主之令,不敢不從,還望恕罪!”吳犀沉著臉緩緩退後,長矛兵緩緩挺進,將凌楚瑜等人圍在其中。
秦之槐冷笑道:“教主之命,這樣的人也能成教主?百里一族守著蒼雲教七百年,血脈裡流著忠義仁孝,豈是你眼前這人所能秉持。”他環目一週,道:“他根本不是百里易,身上沒有百里家族的血脈,他只是一個冒名頂替的假貨。”
此言一出,教徒們一片譁然,連其餘散仙也是莫名發怔,但這件事是由秦之槐口中說出,卻又不得不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百里易臉色刷一下白了,竟也不知如何是好,胸口急劇起伏,心臟幾乎要蹦出身體,道:“你胡說,你胡說,本教主就是百里易,百里無極的兒子百里易。”
教眾聽得出他聲音帶著顫抖,藏著恐懼,顯然是信心不足,紛紛露出質疑的神情。百里易已知自己因膽怯露了相,卻想補救,但話到嘴邊,舌頭竟發麻打結,眾人知見他兩片嘴唇上下翻動,口中竟發不出一絲聲音。
崔顏極為關心此事,急切問道:“道長,你說得可有證據?”
秦之槐點點頭,道:“這些年我一直追查此事,千真萬確。”他看到眾人急迫知道真相的眼神,嘆道:“大家可還記得咱們揭破高時真面目時的情形嗎?高時曾暗中調查駱歆心行蹤,說她曾經在蘇州偷了一戶人家的嬰兒,讓他冒名頂替已死去的百里易,作為她復仇的棋子,而那個嬰兒,正是眼前的仇東時。”
當時駱歆心一口咬定她從山下帶走的嬰兒乃百里無極的兒子,絕非從別人家偷來的小孩,證據就是孩子身上的鎖片,但這個東西只能作為輔證,不能作為鐵證證明仇東時就是百里易。
崔顏不解道:“道長,若只是新般猜測,怕是難以讓人信服。參與當年之事的人,都已離去,若想證明誰是百里易,比登天還難。”
秦之槐緩緩說道:“此事不難,且聽我慢慢道來。”
喜歡俠骨照銀槍請大家收藏:()俠骨照銀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