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金剛怒目兄弟情(第2/2頁)
章節報錯
楊排風露出凝重的神情,搖頭道:“將軍,排風無能,從未見過這個陣法。”她將後來幾年不曾在凌楚瑜身上學本事的事情說了,楊景有些失望,道:“排風,那你能否傳信給你師父,讓他下山相助。”
楊排風更是沒有辦法,搖搖頭,道:“師父他早就下山去了,江湖茫茫,不知該如何尋找。”
楊景聽罷,也只好放棄。眼下也只有嚴守雁門關,等待朝廷援兵。他堅信只要再有數萬大軍馳援,遼軍休想越過雁門關半步。
可等來的並不是援兵,而是趙光義的一道聖旨。皇帝震怒,讓楊景儘快出兵,破了遼軍的天門陣,好讓遼軍知道宋朝厲害。楊景對此聖旨是大吃一驚,急忙召集諸將,商議對策。
“皇上這是怎麼了,這雁門關自古就是關隘險地,利守不利攻,為何要讓我們出動出擊,豈不是兵家大忌?”眾將紛紛表示不滿和憤怒。
之前雖有楊繼業出動出擊,生擒敵軍將令的壯舉,可此一時彼一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不能同日而語。楊景嘆氣道:“這也是沒辦法之事。遼軍此次來犯,已做了充足準備。首先遼兵陳兵邊境,使得兩國邊境緊張,戰事一觸即發。再者,他們主動挑釁雁門關,若我們拒戰不出,訊息傳出,民心不穩,朝局動盪,甚至整個邊境士氣都會低落,到時候遼兵一旦猛攻,唯恐不敵。最後一點,遼國有意在皇上大赦天下時候出兵,分明就是挑釁,若我們避而不戰,士氣備受打擊。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已不是戰局的運籌,而是整個朝廷的對弈,這也是在逼我們主動出戰。”
眾人紛紛叫罵遼國卑鄙,也想到這天門陣的背後,竟有如此深的運籌帷幄。可眼下無破陣之法,聖旨又催得急,不知該如何應對。
就在此時,士兵來報,有十餘名和尚來到帥府前,請求面見楊景。眾將均是好奇,如今戰事膠著,和尚不在寺廟乖乖唸經,來這裡作甚。楊景眼下煩躁不安,無暇分心,隨口道:“替我好生招待他們。就跟大師們說,眼下邊境戰事緊急,本將軍軍務纏身,不能親自迎接,有怠慢之處,多多包含。他日擊退遼兵,再登門貴剎,多多賠罪。”
他沒有大擺架子,只是軍情緊急,難以分心。士兵下去後,不一會又返回來道:“將軍,那些和尚說了,此番前來,就是為了替將軍分憂,解雁門關之圍。”
帳內眾將一聽,發出一陣冷笑,有人道:“如今這和尚也知兵?定是想多討些善緣罷了,將軍,都說出家人不打誑語,定是些狂妄之徒,依末將之見,不如將他們驅走算了。”
楊景向來敬重僧人,道:“不必。我想他們都是一些熱血之士,見遼兵勢大,這才來相助,也是一番好意。若大宋人人皆如此,又何懼遼兵。”他對士兵道:“去回稟那些師傅,他們報國之志,楊景感激不盡。但沙場征伐本就是軍人之事,讓他們放心誦經,本將軍定會打退遼兵。”
士兵令命而出,不久又返回,說那些和尚讓他帶一句話。那些將領實在看不下去,慍怒道:“這些禿驢,當真是冥頑不靈。將軍,屬下這就親自前去,將他們叉出去。”
楊景略做思忖,道:“先聽聽他們想對本將軍說什麼吧。”他素來禮賢,心想這些和尚三番五次要求見面,或許真有什麼本事不成。
那士兵一字一句道:“梨花凋落兩狼山,七羊同去六羊歸。”
楊景聽罷,虎軀劇震,急忙道:“外面到底是什麼人?”旁人或許不知這兩句話是何意思,但楊家八兄弟可無比清楚,最後一句正是智聰和尚給父親楊繼業的批言。當時眾人不明這是何意,以為楊家人只有六人歸來,實際上是說楊家七個兒子,只有六郎生還。
那士兵見他臉色鉅變,嚇得哆嗦,舌頭打結,支支吾吾說不出話。楊景不等他說話,當即邁開步伐,衝出軍帳,直奔門外。只見外面站立數十人,頭戴斗笠,身穿灰色僧衣,腳穿草鞋,每人手持一根長棍,不像普通遊行僧人。
楊景看不起他們容貌,顫聲道:“方才是哪位大師說有破敵之策?”
此時為首的僧人朗聲道:“阿彌陀佛!”聲音極為熟悉,楊景已是控制不住,道:“這位大師······您可否······將頭抬一抬,我想知道你是不是······”
那僧人生得虎背熊腰,極為健碩,他將頭抬起,一雙虎目精光閃閃,如那怒目金剛,威嚴赫赫,微笑道:“六郎,別來無恙!”
楊景忽止不住淚水,撲上前將他抱住,不顧身份叫道:“五哥,我的好五哥啊,你終於回家了!”
喜歡俠骨照銀槍請大家收藏:()俠骨照銀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