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出師不利,氣得臥床不起,所帶闖陣兵馬皆折損殆盡,雁門關登時陷入一陣陰霾,士氣低落。

隨後遼兵趁勢組織攻城,在佘賽花的指揮下,勉強擊退敵人。遼兵在關下叫罵挑釁,佘賽花命全軍堅守不出。殘陽如血,整個雁門關鴉雀無聲,死一般沉靜。

柴美容在旁侍疾,見六郎鬱鬱寡歡,安慰道:“夫君,勝敗乃兵家常事,先養好身體,才能再戰遼兵。”

楊景微微闔眼,懊悔道:“都怪我輕敵大意,瞧不破敵人的奸計,害得兄弟們命喪陣中,我如何面對他們的父母妻兒啊。”

原來他之所以如此,並非是因為不敵韓昌,而且內疚自己輕敵大意,害得將士無辜送命。兩軍對陣,自然少不了傷亡,可若因為將軍決策失誤而葬送士兵性命,就是為將者的無能了。

楊景整日苦思破陣之法,天門陣中的八大陣若單獨運轉,破陣不在話下。一旦八陣結合,其中變化難以言表,與自己所學相去甚遠,頓時頭脹欲裂,更加氣鬱。

柴美容見夫君頹敗,低聲道:“夫君,遼兵陣法怪異,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那也是他們無法攻破雁門關,這才以此詭計引誘夫君出擊,只要我們堅守不出,遼軍自當退兵。”楊景雖不甘心,可眼下不能枉送將士性命,也只好加強戒備,以防遼兵偷襲。

靜養幾日後,楊景內傷漸好轉,便到城牆巡查軍容。自從他敗陣後,又因氣血攻心臥床,士氣有些低落,全靠佘賽花震住場面,才沒有潰敗。守城將士見將軍前來巡查,士氣重振,之前壓抑氣氛一掃而光。

楊景巡視完畢後,見守城佈置頗有章法,步兵和弓手兵配合也相得益彰,各種守城器械也一一準備妥當,心想這手筆不知是何人所為,可堪大才,一問之下,竟是出自楊排風之手。

他對這個小丫頭瞭解不多,只知道他是天波楊府燒火的丫頭,平日喜歡和兒子楊宗保玩耍。後來凌楚瑜將其帶走,收做徒弟,以為她今後會是一代女俠。可沒想到的是,楊排風在雁門關前獨戰韓昌,鼓舞士氣,隨後又是她領一偏師,接應戰敗後撤的自己,足見其武功和謀略之高。便下令傳楊排風帥賬商議。

少頃,一身戎裝的楊排風風風火火趕來,道:“將軍,楊排風聽命。”楊景見她英姿,讚歎女中豪傑,道:“排風,咱們都是一家人,不用拘禮,坐。”

楊排風將披風一撩,振振有聲,端坐在一旁。

楊景道:“排風,這次多虧了你,才使得遼兵不敢犯境,看來這些年,你跟你師父學了不少本事。”

楊排風道:“排風從小受教於楊家,自當保家衛國。此番遼國不自量力,敢來犯我大宋邊境,定教他們全軍覆沒。”

她少年父親就死在戰場上,這對她幼小的心靈衝擊極大,發誓長大後定要驅除遼兵,收復河山。後來她上山學藝,凌楚瑜因有愧其父,悉心教導,傾囊相授。僅僅五年,她便將楊家槍學得滾瓜爛熟。不僅如此,兵法謀略也頗有小成,連凌楚瑜也不得不佩服她的聰慧和毅力。

可一個花季姑娘,當天真浪漫的年紀,應該多接觸這世間的美好事物,而不是心懷報仇種子,整日與武功為伴。凌楚瑜唯恐她錯過美好童年時光,長大後有所遺憾,便不在傳授她任何本事。可楊排風鬼靈精怪,見師父不再傳授本事,便悄悄去求教蒼雲山上兵法謀慮僅次於她師父的馮易煙。

馮易煙對她也是喜愛,可惜無緣收其為徒,尤為遺憾。但楊排風求教,他表面不應允,而暗地裡卻安排吳犀不經意洩露,讓她將自己專研多年的兵法一一學去。而楊排風也不負眾望,此次雁門關一戰,便是最好證明。

楊景道:“排風,這些年你師父他怎麼樣?”楊排風一聽,臉色瞬間不悅,道:“師父他這幾年為情所困,整天唉聲嘆氣,鬱鬱寡歡。他時常下山,一去就是一整天,後來我問了其他人,才知道師父他去祭拜一個女人,那個為他而死的女人。還有,後來師父他經常站在後山一塊巨石前飲酒,有時候一站就是一整天,我也不敢去打擾他。將軍,你知道我師父在思念誰嗎?”說到最後,略帶酸楚。

楊排風曾見過英姿颯爽的聞人清,也偷偷見過風華絕代的藍兒,也在山上聽過蘇媚為愛而死的故事,這三人不論樣貌和才智,都是上上之選。但凌楚瑜更多時候,是對著巨石嘆氣,楊排風知道,這才是師父心中想彌補的遺憾。

楊景聽罷,也是長嘆一聲,不願將此事多說,搖頭道:“你師父的感情之事,外人怎能知悉。只有他心裡最清楚,到底愛誰。”說罷他看向楊排風,發覺這丫頭眼裡閃過一絲悲傷難過,不禁有些吃驚,便岔開話題道:“排風,這次叫你來,是為了破陣一事。這遼兵陣法詭異非常,聞所未聞,你隨楚瑜學藝,他可有傳授排兵佈陣之法?”

當年楊家八子中,在排兵佈陣上,凌楚瑜乃佼佼者。楊景心想,或許楊排風會有所涉獵。只要能瞭解這個陣法,便能有一戰的可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