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計將安出論兵謀(第2/2頁)
章節報錯
範舒頓時洩了氣,仰天道:“難道我大宋就無鐵血錚骨的男兒?”
此時凌楚瑜走近,拍了拍他肩膀,安慰道:“範捕頭,不是他們無血性,而是軍人以服從為天職,沒有命令,他們絕不會動。”
馮哲挑眉道:“你倒是有些見識,這為將治軍第一條就是嚴令,兵聽將命,將聽君命,若言出不行,如何打仗。”他曾經也是帶兵將領,說到此處,有些賣弄學問,洋洋得意起來。
凌楚瑜心下輕視,道:“馮大人自詡治軍熟手,可知‘孫子兵法’開篇的‘計篇’所寫內容?”
馮哲不屑道:“又一個白面書生,紙上談兵。自古用兵者,要因勢利導,隨戰機而動,像你們這些只知道兵書的,誇誇其談,何以用兵?”
凌楚瑜笑道:“馮大人果真高論。眾人只知‘孫子兵法’乃絕世兵書,是攻城掠地的兵法,卻不知真正核心是保家衛國的謀略。所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武開篇就說打仗是國家大事,要小心再小心,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動兵戈。”
馮哲雖為將,勇猛有餘謀略不足,對兵法所知甚少,也因為如此,才看不起那些整日把“兵法雲”掛在嘴邊的人。他漠然道:“兵法就是殺人之法,是一統之法,是亙古不變的。這世上可有保家衛國能一統天下的王朝?”
凌楚瑜道:“兵者不詳,不得已用之。沒有哪一個老百姓希望打仗,也不希望別人侵略。所以戰爭要旨,一為道,二為天,三為地,四為將,五為法。這道就是天道,是百姓和君王同心同德,對內發展民生,讓百姓豐衣足食;對外保家衛國,不讓親人無辜送命。若只是妄殺生靈,就是違反天道,雖一時得勢,但終究會落敗。”
趙光義兩次伐遼,皆因民疲兵乏,準備不足,大意輕敵,才招至落敗的下場。凌楚瑜也是親身經歷戰爭,才對“孫子兵法”有更深理解。
馮哲道:“那都是你們這些書生的迂腐之見。戰場是天時地利人和,兵遵將令,無往不利,打仗就是打仗,又關天道什麼事。”
凌楚瑜搖搖頭,道:“既然打仗重要,那咱們論將。為將者,智、信、仁、勇、嚴,缺一不可。而馮大人只是嚴令三軍,令行禁止,至於智信仁,蕩然無存,何以治軍,又何以服眾?”
馮哲哈哈大笑,雙臂一振,道:“何以治軍?你莫不是糊塗了。我這數百精銳不是對我言聽計從嗎?只要做到嚴令,將有威嚴,誰敢不從,其他的都是狗屁。”
凌楚瑜冷笑道:“好一個以威服人。那馮大人可發一個軍令試試,看他們是不是對你言聽計從。”
馮哲見他無所顧忌,以為他死到臨頭,在這裡虛張聲勢而已,陰狠說道:“你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來人!”
話落,那數百士卒無人應答,馮哲以為自己聲音小了,提高嗓音道:“來人,將他們拿下!”連說了三遍,竟無人應答。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開始有些驚慌,對著趙副將咆哮道:“趙副將,你們想要造反不成?”他氣得面色漲紅,始終不肯相信,自己親手提拔的人會在這個時候出賣他。
那趙副將沉著臉,淡淡道:“馮大人可知,我在調來襄陽前,曾在何處任職?”馮哲聽著不對勁,想了想,嗤笑道:“我是看在你爹的面子上,才給你一個機會給我效命,你可別不識好歹。”
趙副將冷聲道:“所以大人你並不知道我以前官居何職,以為我只是個靠父親關係的紈絝子弟。實話跟你說吧,我從軍八年,是曾經雁門關守將楊繼業的部下。”
馮哲臉上終於掛不住,驚道:“什麼,你······你竟然是楊家軍。”
眾所周知,潘仁美曾陷害楊家父子,令公苦於無援,一頭撞死在碑前,幾個兒子也只有六郎獨回,這等血海之仇,楊家人無不敢忘。
他踉蹌幾步,驚道:“趙……趙副將,你爹和我素有交情,我對你也是推心置腹,難道你真的就憑外人的流言蜚語,就要加害於我?”
趙副將冷冷說道:“我爹若是知道你的所作所為,只怕比我更想殺了你。還有,你說他是外人?你可知他是誰?”
馮哲看向凌楚瑜,只見他眉間殺氣蔓延而出,濃烈異常,這種殺氣只有在戰場上才有,絕非一般江湖莽氣,咂舌道:“他······他是誰?”
“天波楊府,令公義子,凌楚瑜,兩狼山上倖存的楊家人。”
馮哲雙腿一軟,倒地驚呼道:“啊,是……是他!”
如今凌楚瑜的大名,誰人不知。八王爺趙德芳以王命金鐧替他求情,這份殊榮,無人能比。
凌楚瑜微微一笑,說道:“馮大人,韓昌的千人馬隊被我殺得只剩數百騎倉惶而逃;潘仁美也是我用計將他扳倒。至於你,我也絕不姑息。”忽然厲聲道:“趙德聽命,速將逆賊馮哲拿下,聽候發落。”
那趙副將嘻嘻一笑,道:“末將遵命!”
喜歡俠骨照銀槍請大家收藏:()俠骨照銀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