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君臣共赴雙龍會(2)(第1/2頁)
章節報錯
那遼國使臣走後,沒等趙光義說話,八王爺趙德芳率先開口說道:“皇上,自古宴無好宴,遼國狼子野心,這金沙灘分明就是鴻門宴,去不得。”
趙光義道:“德芳,不要妄下定論,先看看遼國的送來的國書。”說罷命太監給各位大臣傳閱。
待眾大臣一一看完後,潘仁美喜道:“皇上,這是天大的好事。蕭太后有意求和,派人送來降書,我大宋可不費一兵一卒,奪回燕雲十六州。”
趙德芳道:“荒謬至極。太師可曾見過兵臨城下的求和?這分明是遼國陰謀,利用這雙龍會,加害皇上。若他們真的有意求和,就應該撤去幽州包圍,退兵三十里,方顯誠意。”
潘仁美也不依不饒,道:“如今遼國內兩派鬥爭嚴重,宗親主戰,蕭太后怕他們生變,這才和遼帝約皇上在金沙灘會盟,劃分邊疆。兩國議和,交換國書,即便是宗親再頑固,也不得不聽於皇命。難道八王爺不知嗎?”
左丞相王延齡道:“虎狼之師,有何信義可言。當年楚懷王赴約秦,被秦昭襄王扣押,以換國土。如今遼國野心勃勃,成為朝中重臣,豈可至君王於險地?”
潘仁美怒道:“楚懷王才智庸碌,豈可與皇上雄才大略相提並論。如今兩國交戰,損失慘重,難得遼國主動示好,提出議和,作為中華大國,若連番邦小國都懼怕,何來天威,皇上和大宋又如何威震天下?”
王延齡急道:“這定是遼國陰謀。若在金沙灘設了伏兵,皇上豈不是危險?”
潘仁美笑了笑,道:“說到秦昭襄王,當年他邀請趙王會盟,當時趙弱而秦強,為何趙王還敢赴約。實則是老將廉頗出兵上黨,讓秦軍不敢妄動,敲山震虎。就連趙國都不懼怕,更何況我大宋。只要軍力佈置得當,遼國又何懼?”
趙光義微微頷首,潘仁美此言是正合心意,此番出兵,中了遼軍空城計,雖得幽州,但全軍陷入絕境,幸好楊繼業前來解圍,才脫的困境,眼下遼國主動示好,同意割讓邊境,兩國修好,這樣好事豈能不心動。
而趙德芳和王延齡等大臣均覺得眼下遼軍雖受了挫敗,可實力仍在,此時議和,疑點多多,不得不防。
趙光義略做思忖,道:“幾位愛卿說的有理。可如今遼國來使,有意修好,擺下雙龍會,若朕不答應,豈不是讓天下人小看了我大宋。”
“皇上,話雖如此,但遼國不可不防啊。”王延齡跪道:“皇上,可不請楊令公前來議事,令公對遼國作戰經驗豐富,可與令公謀劃,能保皇上無憂。”
趙光義恍然道:“朕差點忘了令公。來人,傳令公速來議事。”
楊繼業眼下正領著八個兒子在巡視邊防,整頓兵馬,準備與遼兵一決生死,保皇上回京。這時太監傳話讓他上殿議事,以為大事,不卸甲便匆匆走了。
上了殿,趙光義將遼國文書和請帖交由楊繼業,問道:“令公,遼國來使,意在求和,以令公之見,如何?”
楊繼業草草閱完,冷笑道:“皇上,自古君不入險地。遼國雖敗一陣,但未傷根本,此刻求和,只怕有詐。以微臣之見,不去為妙。”潘仁美道:“令公,此言差矣。遼國既來降書求和,我大宋作為上朝天國,豈能懼怕區區小國?”
“小國?”楊繼業道:“遼國疆土遠超我大宋,豈是小國?”
“遼國疆土雖大,都是些未開王化的愚民勇夫,有何懼哉?”
此話一出,一旁的武將紛紛投來不屑的目光,心想:“你潘仁美不怕,為何遼軍圍城時不敢迎戰,分明是膽小如鼠。”
楊繼業道:“潘太師,茲事體大,業不敢定。斗膽一問,若席間生變,該當如何?”潘仁美道:“此番赴會,雙方各帶五百兵馬,我方再金沙灘五里之外駐紮重兵,以作接應,又有何懼?”
“不成!”楊繼業毅然道:“金沙灘乃遼國之地,若有伏兵,區區五百人馬,又如何能保聖駕。”
潘仁美冷笑道:“難道不會提前勘察敵情?以我看,是令公怕了遼國韓昌和耶律休哥了吧。既然如此,微臣願領五百精銳,隨同皇上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