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五臺山慈悲心(3)(第2/2頁)
章節報錯
“好酒!”智聰和尚也喝完了。
凌楚瑜伸出右手,攤開道:“酒已喝完,大師,我的佛經呢?”
智聰和尚一甩手,笑道:“得了吧,你今夜前來,可不是為了佛經的吧。我倒是好奇,你竟然成了楊家義子。”
凌楚瑜嘆道:“江湖已無小子立足之地,唯有投身軍旅,以求安身立命罷了。”
智聰和尚道:“保家衛國,不失為英雄豪傑所為。和尚我年輕時也是血氣方剛之人,也上戰場殺過敵人,至今想來,還是無比緬懷。”
軍旅同袍之情,非一般友情可比,凌楚瑜道:“既然大師也曾上過戰場,也知軍人之職。這古往今來的將軍士兵,誰不是手上白骨累累,所為一將功成萬骨枯,莫言王侯將相。我義父一生征戰,盡忠愛民,如今到老卻受陷害,若大師有法化解,還請賜教。”說罷深深一躬。
智聰和尚嘆道:“我就說你深夜至此,絕非為了我那不值錢的手抄佛經。今日我有意裝醉,楊繼業或許不怎留心,但你一眼就看出來了不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凌楚瑜點頭道:“正因為大師你故意裝醉,我這才憂心如焚,深夜還來叨擾。”
智聰和尚見他孝心可嘉,嘆道:“非我不願,而是此乃命數,正所謂天機不可洩露,即便是有法化解,也是極損陰德,以楊家之風,又如何以私廢公?”
凌楚瑜知道此事十分為難,卻不忍楊家再經大難,哀求道:“我知此事是極為兇險,但大師見我楊家以天下百姓為己任,就大發慈悲,救我義父一命。”說罷起身朝他一跪,磕頭不起。
智聰和尚見他誠心實意,於心不忍,直言道:“不是和尚我心腸狠,只是能幫的我已幫了,繼業若肯解甲歸田,楊家可保,若不然,楊家危矣。”
凌楚瑜一聽,虎軀俱震,抬頭驚道:“大師方才說什麼?楊家危矣。之前您不是說是我義父的命數,為何牽扯到整個楊家?”
智聰和尚心知自己說漏嘴了,急忙給了自己一耳光,自責道:“都是喝酒誤事,喝酒誤事。”他看了一眼凌楚瑜,道:“也罷,事已至此,我就破例一次。”說罷他從案桌下端來一圓盤,上有錦袋一個,道:“此錦囊裡有一計,可解此劫,你先代為保管,若皇帝有召他回京或是執掌兵馬時,再將其交由繼業拆開。至於他如何行事,就看自己了。”
凌楚瑜見他早有準備,定是預料自己今夜會來找他,接過後又了磕頭,道:“楊家定不忘大師恩典。”智聰和尚則憂心忡忡,道:“至於你的佛經……唉,以後再說吧。”凌楚瑜得錦囊,也無心掛念佛經了。
“夜了,回吧。”智聰和尚下了逐客令,凌楚瑜識趣地拜禮而去。
“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他重重嘆道:“兩國交戰,不知多少生靈塗炭。凌小友,此劫雖有法,但與無解無疑。你前來討要解法,無疑將你的命運死死綁在楊家。有去無回,有去無回……”
他忽然神色凝重,朝敞開木門外望去,院子寧靜,月光皎潔。他衣發倏忽無風而動,平地颳起旋風,吹得木門晃動,突然哐噹一聲,關了上去。
第二日清晨,楊繼業便帶著三個兒子向東而去,直奔雄州。
一個月後,大宋皇帝親發三路大軍,開始了他第二次對遼國的北伐戰爭。
喜歡俠骨照銀槍請大家收藏:()俠骨照銀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