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輕敵冒進陷空城(第1/2頁)
章節報錯
受上一次北伐失利,此次北伐,趙光義改變戰略,部署東西中三路大軍,進擊幽州。
東路以曹彬為幽州道行營前軍馬步水陸都部署,崔彥進為副,領兵十萬,從雄、霸兩州北進。中路以田重進為定州路都部署,率精兵一萬,自定州北趨飛狐,攻取蔚州。西路以潘仁美為雲、應、朔、代四州行營馬步軍都署,加封太師,率兩萬精兵出雁門關,攻克寰、朔、雲、應諸州。而皇帝趙光義不顧李應反對,與八王趙德芳等一干武將,於東路隨大軍主力進發,御駕親征。
由於趙光義御駕親征,為保周全,命米信為幽州西北道行營馬步軍都部署,率一萬精兵經新城並趨涿州,對幽州成掎角之勢。
宋軍來勢洶洶,行兵神速,當遼國蕭太后得知訊息,宋軍已越過拒馬河,往固安、涿州進發。她急忙下令在在南京留守的耶律休哥率麾下精銳進駐涿州,阻擊宋將米信,耶律沙進兵固安,以防幽州被成夾擊之勢,而韓昌為副,留守南京。又命東京留守耶律抹只率軍馳援幽州。再派耶律斜軫率大軍對付中西兩路的宋路,以保證側後方安全,而她與不滿十七歲的遼帝耶律隆緒親率數萬精騎南下,進駐駝羅口,以為南京應援。
蕭太后此番部署,是決心以騎兵之長和開闊平原的雙重優勢,集中主力先破宋軍東路主力,再移師向西,逐個擊破。而耶律休哥乃遼國名將,早就看清形勢,在蕭太后下發明令沒傳達前,早就率領麾下一萬“黃金飛龍軍”前往涿州,抵禦宋軍。
儘管耶律休哥動作神速,可宋路的東路大軍推進太快,又有趙光義御駕親征,士氣高漲,涿州城下交戰一日,就殺敵五千,其中有一千乃耶律休哥精銳。而此時曹彬主力已打敗耶律沙,奪下固安,立刻移師涿州,欲合圍耶律休哥。遼軍援兵未到,耶律休哥無奈之下,只好撤軍回到南京,等待援兵。
“軍中升帳!”剛回到南京的耶律休哥來不及休息,將頭盔一丟,急忙召諸將議事。不久,韓昌、耶律沙等諸將皆到,憂心忡忡。
“此番宋朝皇帝領十萬大軍犯我南京,眼下固安,涿州已失,岌岌可危,諸位可有退兵良策?”此番耶律休哥出兵涿州,意在拖延宋軍進攻鋒芒,豈料對手戰力竟如此恐怖,著實讓他大吃一驚。
此時耶律沙道:“于越大人,太后和抹只將軍援兵最少要十日方至,以末將愚見,我們應當固守南京,等待援兵。”
耶律休哥沉思道:“不成,我軍以精騎為長,若宋軍此時進兵,圍攻南京,騎兵發揮不出優勢,即便是援兵到來,也無濟於事。我們眼下應在涿州阻截宋軍,以防其北進,待援兵至,方成有利之勢。”說到這裡,他一拳重重打在桌上,自責道:“只怪我輕敵,以為能以一萬精兵便可固守涿州。沒想到這是宋軍調虎離山之計。”
此時韓昌道:“大人,千萬不要自責。此番宋軍十萬大軍,我們只有區區三萬,難以分兵抵抗。只待援兵一到,就是宋朝有二十萬大軍,也拿不下這南京城。”
耶律休哥道:“話雖如此,但為將者要審時度勢,不能一昧保守,即使處於劣勢,也當爭取戰機。”
韓昌隨他以來,多得他傳授兵法韜略,已隱隱有大將之才,不然耶律休哥也不會讓他留守南京。韓昌被其氣勢折服,熱血沸騰道:“大人有何吩咐,末將萬死不辭。”
耶律休哥拍了拍他肩膀,道:“我大遼若都有你這等將才,馬踏中原易如反掌。”他頓了頓,道:“這些天我觀宋軍進兵動態,其真實意圖乃三路合圍我南京。”
耶律沙點頭道:“不錯。這三路大軍齊發,讓我軍首尾不能顧。尤其是這東路十萬大軍,來勢洶洶,其餘中、西二路只是騷擾,以牽制我軍,為東路大路爭取時間。”帳內遼將紛紛點頭,這也是為何蕭太后要調重兵嚴守南京之故。至於中西兩路,只派遣一員大將應付足矣。
耶律休哥忽道:“難道諸位就真的認為此番宋軍主力是東路大軍嗎?”
眾將微微錯愕,韓昌奇道:“大人此話何意?這曹彬一路十萬大軍,勢如破竹,難道不是主力?”
耶律休哥露出一個高深的微笑,道:“既然是主力,為何取得涿州和固安後,宋軍就沒有繼續進兵?”
在場的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一聽便明白其中關鍵,宋軍要拿下南京,必須快速推進至南京城下,在援兵未至前拿下南京。如今卻按兵不動,現在想來,確實讓人費解。
“難道是糧草不濟?”宋軍北伐,遠離國土,糧草乃根本,若沒有充足糧草保證,孤軍深入乃兵家大忌。
“不會。”耶律休哥肯定道:“宋軍攻佔固安後,理應沒有後顧之憂,此時若是我,定會乘勢而上,即便是拿不下南京,也可讓對手無法分兵襲擾我糧道。”
韓昌忽道:“大人的意思是,若此刻我們前去偷襲宋軍糧道,定讓宋軍軍心大亂。”耶律休哥笑道:“不錯!宋軍在涿州固守,正好給我軍出兵襲擾後方的良機。也正因如此,我才堅信,宋軍此番主力,也絕不是東路大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眾將無不佩服,耶律休哥能在劣勢下審時度勢,準確分析敵我態勢,的確是用兵如神。韓昌道:“末將願領一千精兵,劫斷宋軍糧道。”
耶律休哥道:“好,韓昌,我的黃龍飛龍軍現在交由你指揮,斷其糧道後,還需夜間襲擾,疲憊於敵軍。”韓昌心頭一震,這“黃金飛龍軍”乃休哥王牌,能得此軍,畢生無憾,應聲道:“遵命!”
耶律沙問道:“大人,若此路不是宋軍主力,那敵人主力又在哪裡?”耶律休哥道:“這一路不僅不是主力,而且我懷疑宋朝皇帝也不在此路大軍中。所謂的御駕親征,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
“什麼?”眾將均震驚不已,若此東路大軍不是宋軍主力,那他們真正意圖又是什麼?
就在曹彬攻佔涿州的同時,中路大軍攻克飛狐,圍丘靈,攻蔚州;而西路大軍更是勢如破竹,連克寰、朔、應、雲四州之地。而徵西將軍耶律斜軫接連敗退,只能屯兵於蔚州以東,借山地節節阻擊。
就在宋軍中西兩路大軍節節勝利之際,作為“主力”的曹彬部因被遼將韓昌斷其糧道,缺糧多日,而夜裡多被襲擾,軍心大亂,不得不退兵至白溝河。
一哨人馬藉著夜色,從應州星夜疾馳而去,領頭的人身著紅色鎧甲,鮮紅的披風后用金線繡著五爪金龍,赫然是宋朝皇帝趙光義。
此次出征,表面上是東路十萬大軍是主力,其實這是趙光義的疑兵之計。這十萬大軍是重兵緩馳,其目的是引誘遼國大軍主力,使其無暇西顧,而主力乃中路和西路大軍,尤其是西路大軍,是以皇家精銳和楊家軍組成部隊,出雁門關後,頓時橫掃四州之地,殺得遼軍潰不成軍。若照此進度,不日就能衝破耶律斜軫的防線,與東路大軍合圍,三路大軍直逼幽州城下,這就是趙光義精心設定的進軍計劃。
可正當此得勝之時,忽然傳來曹彬部退守白溝河的訊息,這讓趙光義震怒不已。若不能如期佔領涿州,那三路大軍合圍的計劃就落湯。此時趙光義見中西兩路大軍已勝券在握,也心知曹彬非休哥對手,便帶著潘仁美和自己親衛隊一千人,趕往白溝河主持東路大軍的作戰。
潘仁美雖死了兒子潘豹,但趙光義為了安撫潘家,領其接手代州一切軍政,鎮守雁門關的楊家軍便被其接管。不僅如此,出征前趙光義還封他為太師,與左丞相地位持平,像他在朝中軍中都能有如此權勢的,唯他一人,可謂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此番西路以他為主將,勢如破竹,節節勝利,連趙光義都誇其用兵如神,所以此番前去,以帶著他一道前去,隱約有讓他接手東路大軍主帥之意。
潘仁美此次北伐是春風得意,他率領的西路大軍有功,這幕後功臣還得是楊家多年鎮守雁門關之攻。
楊繼業在邊境多敗遼軍,尤其是雁門關一戰,十萬大軍中取將之首級,“無敵”令公深入遼軍。遼軍凡見楊家軍旗,都無比心驚膽戰。此次出雁門關,潘仁美有意削弱楊家軍,為兒子報仇,故而讓其打先鋒,心想一路打下來,楊家軍定折損殆盡。可是萬萬沒想到,以秦銘為首,趙德為副的楊家軍,所到之處,凡見楊、凌二旗,遼軍紛紛望風而逃,秦銘不戰而勝,席捲四州。潘仁美借刀殺人之計告吹,但他也因此受趙光義器重,真以為他和楊繼業般,無敵於天下。
此次隨行的還有秦銘,他因先鋒開路有功,又得知他乃將門之後,被趙光義擢升為親衛首領,留在身邊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