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城外十里山坡上,立起一碑,上書“扁仁桓之墓”。

孫平風走後,眾人趁著官兵中毒倒地不起之際,各有心事,匆匆出了這襄陽古城。

傴僂老頭坐在山丘之上,向下俯瞰襄陽古城,猶如虎踞龍盤,鑲嵌在這山脈河水之間,拒四方之勢,再低頭看著置於雙膝上的暗淡的歸藏劍,良久未動。

身後有“沙沙”的聲音,老頭不回頭,淡淡道:“安頓好了?”

“嗯!”

“你們是否要取回這歸藏劍?”

“大哥生前說了,此劍劍心已毀,我們也不必糾纏不清。”

老頭右臂舉起歸藏劍,透著夕陽,已不復青光,嘆息道:“可惜了這一把好劍。它在老朽手中,可未曾沾染一滴鮮血,為何又如此?”魏諝此話不假,他奪了歸藏劍後,封劍十年悟劍道,而後劍道大成,能以劍氣傷人,歸藏劍至今未沾一血。

石巖道:“前輩有所不知,這歸藏劍鍛造之初,劍身高溫不退,劍胎難以成型。當時的老莊主孫濤是個鑄劍大師,他發現鑄劍材料均是至陰至柔,陽氣不足,光靠烈火淬鍊,難以為剛,可惜當時已無其他鑄劍材料平衡,嘗試多種方法後均無效果。最後,他效仿活人祭劍之法,和扁大哥的爺爺,二人合力將血滴入其中,以二人鮮血給劍胎降溫,方能敲打成型,而注入兩人主僕情義的血,也成為劍心,這歸藏劍也就此鑄成。”

“原來如此!”魏諝讚歎這藏劍山莊鑄劍術之奇,問道:“那後來呢?”

石巖道:“後來魔教大舉攻山,歸藏劍就被奪去了,可惜未曾出鞘。”

魏諝尋思道:“我當年奪劍時,百里盛曾言,這歸藏劍自奪來後,並未沾染鮮血,只是置於案上,以蒼雲山之氣滋養靈性。”

石巖點頭道:“這就難怪了。歸藏劍鑄成後,未沾染鮮血。而著第一次卻沾上扁大哥和孫憶安鮮血,二人皆為當年以血澆灌劍身的前輩後人,劍心能感應他們後人的離心離德,故而損毀,歸藏劍鋒芒也就不在。”

劍有如此靈性,此些事若不是親眼所見,怕是不敢相信。

魏諝道:“歸藏劍既已毀,你們也可無牽無掛,去他媽的先輩遺言,都是讓後人受罪。”石巖不禁莞爾,抱拳道:“劍心雖毀,光芒不在,但它仍是一把無堅不摧的劍。這劍在前輩手中,多年未染鮮血,可見前輩愛劍如命,這歸藏劍在您手,也是它的福氣。”

老頭嘆息一聲,默默搖頭。“你們似乎還有其他事?不妨直說。”魏諝看準他們六人眼神閃爍,隱約感到他們有難言之隱,出言相問。

幾人面面相覷,不一會,石巖從懷裡拿出一本冊子,雙手遞了過來,道:“前輩,這是大哥臨終前交給我們的歸藏劍法,留在我們身上,唯恐不保,所以我們兄妹幾人商議,不如交由前輩儲存,不至於落入那些歹人之手。”他口中的歹人,自然是孫平風了。

老頭沒有看,也沒有接,淡淡說道:“這劍法是藏劍山莊之物,本由扁仁桓保管,如今你們雖反目成仇,但我身為一個外人,不方便插手。”石巖道:“前輩,老莊主不傳劍法而將它交於我大哥儲存,定有緣由。實話實說,這劍法在我兄妹手中,以我們之能生怕護不周全,所以才拜託前輩,代以儲存。”

老頭思忖良久,道:“這歸藏劍法我雖沒見過,也不知為何要封存起來。但我想它遠遠沒有這麼簡單,不如焚燒了吧,大家都清淨清淨。”他一生最惱恨的就是藏而不用,索性出了這個主意。

石巖思忖再三,心想這是大哥留下的遺物,斷然不能焚燒,但他又怕著劍法落入孫平風手中,所以才尋思著將劍法交於宗師魏諝,這劍法在他手裡,也不負它的盛名,豈知老頭根本瞧不上,這下可難住了他。

“我倒是很好奇這本子裡記載了什麼樣的劍法。”凌楚瑜緩緩走來,身後跟著王如萱。他失手殺了孫憶安,心裡是又慌又亂,後來王如萱前來安慰他,說自己親眼瞧見孫可鑫背後暗暗推了他弟弟一把,他才失足撞上歸藏劍。凌楚瑜聽完直搖頭,雖能減輕一些罪惡感,但仍舊憂心忡忡,這很有可能逼著孫平風傾盡全力對付凌家鏢局,說不定還會引來東方家的協助,想到這裡就不寒而慄。想著立刻快馬回家,與父親商議對策。正想趕來和眾人道別,就到六人獻書之事。

“凌少俠……”眾人拱手一禮,對他也頗為客氣。孫憶安殺了扁仁桓,六人雖恨之入骨,但礙於扁仁桓,有仇卻不能報,心裡是又氣又怒。而此時凌楚瑜卻殺了孫憶安,雖驚呆眾人,但替扁仁桓報了仇,六人心存感激,對他是禮讓有加。

老頭微微睜眼,斜視凌楚瑜,鄙夷說道:“小子,這東西燙手,可比你那壬甲龜殼更棘手,你若不想被武林人群起圍之,還是別碰為妙。”

凌楚瑜也知這東西會給自己帶來的麻煩,道:“前輩,我失手殺了孫憶安,已經和藏劍山莊解下死仇,若能有這秘籍跟他周旋,或許仍有希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頭哈哈大笑,道:“你小子是想拿這秘籍去換他兒子一條命?果然夠精,一眼就看清孫平風的真實面目,他可是為了大業連兒子都能捨棄的人,不過你想以秘籍換命,先不說孫平風,他們六人怕是第一個不答應。”

蕭剛說道:“凌少俠,你為我們大哥報仇,我們感激不盡,但這秘籍大哥千叮萬囑,不要交給孫平風,我們豈會違揹他的誓言,望你見諒。”

凌楚瑜嘿嘿乾笑道:“我也只是說說,說說而已。”老頭悶哼一聲,似乎不悅。

王如萱奇道:“這歸藏劍法到底有何不同,難不成是很兇險的武功?”

聽得徒孫問來,魏諝才肯淡淡道:“據傳這歸藏劍法乃藏劍山莊孫濤所創。他這個人,不僅鑄劍之術高超,而且還是個武學宗師,他從歸藏易中悟出化氣為劍的歸藏劍法,擊敗歐陽家的浮雲劍法,名震天下,此劍法也一躍成為武林中絕學。”

“那既是厲害的劍法,為何不流傳後人而是藏起來了呢?”

老頭嘆氣道:“我沒有見過此劍法,不敢斷言。但依我之見,這歸藏劍法既是以氣化劍,必定要調動體內陰陽二氣。這陰陽氣執掌人體經脈氣息平衡,相輔相成又相互補給,就好比江河湖海連成的水系水脈,江河干涸,湖海補之;湖海氾濫,江河納之,若兩者平衡一旦失了,無法調節體內真氣,那倒是真氣亂串,極度容易走火入魔。”

石巖不禁佩服道:“前輩果然是見識超凡,已說的八九不離十。這劍法確實如此。歸藏以地為主,地主生氣,所使劍招才會生生不息。當年孫濤老莊主創此劍法時,內力深厚,自然能調理撫順體內陰陽二氣。可傳至後人,由於內功根基不穩,不懂調節陰陽真氣,故而越是苦練,體內真氣就越亂,倘若一旦失去平衡,就容易走火入魔。缺陰氣的人會越來越殘忍,卻陽氣的人會越來越暴戾。老莊主費了一生心血也沒參透這陰陽調節之法。後來魔教大舉殺來,奪走歸藏劍,老莊主也力竭而亡,在他臨死前,為了不讓歸藏劍法遺禍後人,就將劍法傳於我們大哥先祖,並留下遺言,非內功修為高深者不可傳,並對外宣稱歸藏劍法失傳。這僅僅名噪一時的歸藏劍法就這樣被湮沒了。”

老頭聽罷淡淡道:“強招自損。越是厲害的武功,對自身傷害就越深。若沒有深厚的內功根基,根本就是在玩火自焚。”

石巖笑道:“前輩說得不錯。所以我們兄妹幾經商議,才決定將歸藏劍法交於前輩。”

“不怕我學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