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萱道:“如此看來,蒼雲教初衷是好的,為何如今卻淪為世人口中的魔教呢?”凌楚瑜嘆氣道:“這朝代更迭,時代變遷,有很多事情難以持正,看看後面的石板都記錄了什麼,這樣我們才知道蒼雲教為何成了魔教。”

王如萱點點頭,看向後面的石板,一口氣連著將幾塊石板念出來。其中有一個名字引入眼簾——冉閔。

凌楚瑜驚訝道:“冉閔?是那個冉閔嗎?”

王如萱點點頭,道:“屠胡令——冉閔。”

西晉後期,司馬家族展開一場“八王之亂”,此時胡人趁機南下,屠戮中原,屠殺漢人,中原漢人銳減,不得不南遷。此時一個名叫冉閔的將軍異軍突起,對抗北方遊牧民族,一道“屠胡令”,霸氣凜然寫道:“風雲變色,草木含悲,漢家子弟要被屠殺殆盡,犯我大漢者死,殺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漢家基業,戮胡狗為天下漢人義之所在。冉閔不才,一介莽夫,但國仇家恨繫於一身,青天在上,順昌逆亡,若有志同道合者,挽救漢人於既倒,扶華夏之將傾。特以此召告天下。”

但此石板上並沒有記錄太多他行軍打仗之事。只是簡單寫道:“吾名冉閔,前百里約教主意外身亡,其子百里護仍在襁褓,故授命前教主遺言,暫理教務。期間遇胡人南下,殺戮同袍,我曾受教於百里約教主,百姓有難,縱使前方刀山火海,也要一往如前,故而率兩千教眾,領後趙之兵,一道屠胡令,殺得胡人血流成河,聞風喪膽。”

冉閔乃一代梟雄,字裡行間帶著殺伐之氣,與歷代教主天壤之別。王如萱雖沒有經歷,但也能從字裡行間切身體會這“屠胡令”下的慘烈景象。

王如萱頓了頓,繼續道:“數年後,我殺心太重,已與蒼雲教宗旨相悖,有愧前教主,故而傳位予少主人百里護,隻身返回,留下所著兵書和一本胡人秘籍,以報前教主知遇栽培之恩。本無顏在此留名,可蒼雲教護佑天下蒼生之志不能斷,留書於此,望後人謹記。”

凌楚瑜萬萬沒想到,當年那個屠戮胡人的華夏英雄竟也是出自蒼雲教,不禁對這個存在千年教派騰起敬畏之心。而冉閔後來權慾薰心,殺石自立為帝,建立宏圖霸業。最後兵敗被擒,被慕容氏斬於遏陘山。一代梟雄,慘烈退幕。

冉閔歷經雖不同於歷任教主,但其匡扶天下之心,日月可鑑。王如萱繼續念著後面的石板。此時的蒼雲教教主百里護謹記先輩的叮囑,無論是後晉南北朝、強隋盛唐時代,盛世隱居山林,潛心篤志,修生養性;亂世執劍下山,止戈為武,拯救黎民。這簡簡單單的幾句記載,裡面不知包含多少人為了這個理想而死去,他們沒有名留青史,而在這裡一筆帶過,如世間的塵埃,無足輕重,消失得無影無蹤。

凌楚瑜聽完,真心為蒼雲教的道義敬佩,他們不留名青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份胸襟大志,可敬可佩。

“凌大哥,我現在覺得這蒼雲教也沒有世人口中那麼邪惡。他們濟世安民,乃真正高義之士。”

凌楚瑜也覺得蒼雲教的作為不應被稱為魔教,但他們與江湖人士為敵,二十年前四大世家不惜一切代價帶領群雄圍攻蒼雲教,這裡面一定是有什麼原因,道:“或許答案在下面。”

王如萱點點頭,目前為止,這石板上記錄的歷代教主行為舉止都是心繫黎民百姓之人,都不是大奸大惡之徒,想來後面是不是出了大奸大惡之人,旋即開口唸下一塊石板,道:“吾乃蒼雲教第二十四代教主百里登風。天寶十四年,大唐國運不濟,節度使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政變,范陽舉兵十五萬,來勢洶洶,不日便攻克洛陽,陳兵潼關。吾見形勢危急,親自率教眾數千人馳援。奈何抵達潼關時,以被叛軍攻破,無奈揮師長安。在吾友陳玄禮相助之下,為鎮守長安一將。”

這安史之亂是盛唐走向衰敗的轉折點,沒想到的是蒼雲教也曾參與其中,二人急於知道後事如何,王如萱接著道:“叛軍勢大,長安守軍弱少,無奈之下,玄宗皇帝攜帶皇親國戚從延秋門出逃,行至馬嵬坡,隨行將士不滿玄宗多年寵信小人,迷戀貴妃,荒廢國政之事,發動兵變,欲逼玄宗殺貴妃,誅佞臣。玄宗皇帝寵愛楊貴妃,不顧眾將反對,誓要保楊貴妃周全。吾見追兵將至,士兵任咄咄相逼,無奈之下,一人一綾,闖入其中,親手勒死貴妃,以安將士之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什麼?原來楊貴妃是他親手勒死的?”王如萱失色叫道。

凌楚瑜面無表情,在當時那個情形之下,或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吧。唐玄宗寵信楊貴妃,誤國誤民,唯有殺了楊貴妃,方能抵消眾將士心中怨恨。

王如萱見凌楚瑜面色凝重,不知他心裡作何感想,繼續念道:“楊貴妃死後,眾將士上下一心,護玄宗皇帝入蜀,而太子李亨北上靈武,自行登基為帝。隨後聯合諸多節度使,終於於寶應二年,平了這長達七年安史之亂。事後代宗皇上論功行賞,吾因先輩教誨,欲歸隱山林。豈知皇上聽信謠言,說吾若不能為已用,必除之。寶應三年春,皇帝設宴宮中,意在取吾之命。吾率教眾拼死殺出,逃離長安時僅剩五人。隨後代宗皇帝頒佈江湖令,以吾勒死楊貴妃一事為由,號召江湖武林各大門派兵鋒所指,從此,吾教便成了江湖人口中之魔教。”

這一大段唸完,終於知道為何蒼雲教被稱為“魔教”。王如萱心有不快,一個為天下蒼生的人,竟淪落至此,難道就因為他勒死楊貴妃嗎?當時的形勢,就算他不去做,也會有人去做,其後又把這個責任怪罪於他,這未免太殘忍了。

凌楚瑜也無奈直搖頭,一個為國為民的英雄,落到如此下場,可悲可嘆。

這記載百里登風事蹟比之前的要長許多,王如萱見底下還有一小段,繼續念道:“吾教從此事多,江湖各門各派見了吾教中兄弟,均殺之而後快。從此數十年來,多有爭鬥。吾愧對先祖,將教中兄弟推向無盡的鬥爭中。世人只知我勒死楊貴妃,可又有誰知這玉環,乃是我青梅竹馬、曾生死誓言的愛人。玉環曾言:‘眾人只知我紅顏禍水,將這禍國之水怪罪於我,可堂堂一個大國,竟會被一個女子拖垮,豈不可笑’?吾本想在鬼嵬坡隨玉環而去,但叛亂尚未平息,唯有拖著殘軀苟活於世。吾一生光明磊落,唯有兩遺憾。一是天親手殺死心愛之人,二是將吾派陷入危機。吾希望後輩引以為戒,歸隱山林,潛心修煉,百年之後,或許可令教之名聲淡忘於世。吾這輩子,錯也,憾也,悲也!”

三聲嘆息,道盡一生。百里登風一生為國為民,無奈親手殺死愛人,最後深陷囹圄,悔恨終身。

二人聽完也是一陣嘆息。一個身懷濟世救民的英雄,落得如此田地,實在可惜。

王如萱悲聲道:“親手殺死心愛的人,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和狠心啊!”凌楚瑜道:“如果換做是我,我下不去手。”活活勒死,這是多麼痛苦的過程,而百里登風卻眼睜睜看著,不知道他那時候的心,是剛鐵還是泡沫。

二人收拾一下情緒,既然已經知道蒼雲教為何被稱為魔教,迫切想知道後來的蒼雲教發生了什麼。

王如萱一口氣唸完後面幾塊石板,上面記載了後面幾任教主聽從百里登風的遺命,潛居山林,少有在江湖走動。可大唐歷經“安史之亂”後,國力漸漸衰弱,軍閥割據嚴重,百姓流離失所,蒼雲教收容這些難民,勢力反而因此不斷壯大。

唐滅亡後,五代十國時期開始。一個叫百里軒的少年登上了舞臺。

在記錄他生平的石板上,也是簡簡單單寫道:“吾乃百里軒,此時正逢十國亂世,百姓深處戰亂,本人謹記先輩叮囑,故將教中兄弟隱姓埋名,暗中幫助難民,而自己在深山中參悟武功。在此閉關間,從前任代教主冉閔所授一本胡人秘籍中,悟得一套異類武功,學之能從他人身上吸取內力為已用,取名為吸功大法……”

喜歡俠骨照銀槍請大家收藏:()俠骨照銀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