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千年蒼雲一朝魔(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真的有個密室!”裡面黑壓壓的看不清,王如萱雙眸不停打量,奇道:“這密室在深山之中,難道是用來藏東西的?”說罷動身欲進。
密室最怕有機關,凌楚瑜用手攔住王如萱,道:“我去開路!”說罷右手拿起地上的一根燃燒的柴火,左手找個一塊巴掌大的石頭,在手裡掂了掂,走到門前,將手裡的石塊扔了進去,只聽見石頭滾地的聲音。
半響,裡面沒有動靜,凌楚瑜才送口氣,對王如萱道:“王姑娘,我先進去探探路,你留在這裡千萬別動。”
王如萱乖巧地點點頭,道:“凌大哥,一切小心!”
佳人掛懷,凌楚瑜心頭暖洋洋的,深吸一口氣,將手裡的火把伸了出,照亮腳下的路,往前走路猶如蝸行牛步般緩慢小心。
這個密室內空間似乎很大,火光根本照不完。好在進了石門後,發現兩邊牆壁邊上設有火燈,用金屬盆裝著明油,凌楚瑜將其中一個點亮,剛點著一個,約兩丈外的另一個火燈也隨之一亮,接連不斷,密室內的火燈像連在一起似的,其餘的先後“噗噗”亮了起來,整個密室頓時明亮起來。
“王姑娘,沒事了,進來吧!”凌楚瑜瞧裡面沒有什麼異常,才放心讓她進來。
王如萱“嗯”了一聲後,緩緩走進,只見密室內空間不小,這八個火燈圍成一圈方能將其照亮。
放眼望去,這密室內空無一物,頂上有鍾乳垂下,似乎是一個天然石洞。密室門正對面的巖壁上,有一個類似牌匾的東西,上面有四個奇怪的文字。而這個牌匾下方,掛著許多石碑,排列有序,沿著洞壁圍成大半圈,上面蠅頭小字,密密麻麻,看不清楚。
二人走近一瞧,才知那上方的牌匾乃是雕刻上方巖壁而成,與這巖壁渾然一體,上面的文字字型優美雋逸,十分古樸。
“自……知……者明!”王如萱對書法頗有研究,一瞧便知這是小篆。
“自知者明……”凌楚瑜低頭沉思,原以為這間密室處於蒼雲山中,或許跟蒼雲教有關,說不定裡面藏有武功秘籍之類的寶貝,而自己對“吸功大法”念念不忘,對這個密室才有些期待。而看了這幾個字,才知此處乃閉關清修之地,這“自知者明”就是告誡人,要時刻反省自己,心裡不免有些失落。
“凌大哥,下面這些石板好像是記錄一些人的生平事蹟。”一語驚醒,凌楚瑜抬頭望去,那些石板上的字也是在巖壁刻上去的,還故意描了邊框,所以遠處看起來像掛在洞壁上的石碑。
那些石板上面的文字密密麻麻,而且都是用小篆刻書,凌楚瑜雖認得小篆,但也只是粗略懂一些,沒有王如萱這般精通,問道:“王姑娘,上面刻的是什麼?”
王如萱凝目望去,緩緩道:“這些不知道是誰的生平記事,而且是有順序排列的,第一塊應該在……”她目光向左右看看,最終鎖定最左邊的一塊石碑,急忙走了過去,仔細打量那碑上文字,拍手道:“凌大哥,快來!第一塊石碑果然在這裡。”
凌楚瑜帶著疑惑走了過去,這深山的一個密室,竟然是用來儲存前人的生平事蹟,真是匪夷所思,奇道:“王姑娘,你可知道上面寫的是誰的生平事蹟?”
王如萱目光看完整塊石碑,有些意外和吃驚,道:“凌大哥,若我猜錯,這裡的石板是蒼雲教歷代教主用來記錄自己的一生的事蹟。”
“哦?”凌楚瑜沒有特別吃驚,這裡本來就是蒼雲教的地盤,如此精妙的密室也只有蒼雲教才能佈置得出來。本想這裡或許會有關於“吸功大法”的秘籍,但這個想法過於天真了,問道:“據我所知,這蒼雲教源起於晉代,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不對!”王如萱斬釘截鐵道:“若按照上面記載,蒼雲教應該源於東漢年間。”
凌楚瑜驚道:“那豈非有千年之久?”若是要追溯歷史,江湖上怕是沒有一個門派能屹立千年之久。
“不錯!這塊碑文上記載關於蒼雲教的起源,非常清楚。”
“起源?”凌楚瑜皺眉道:“不是歷代教主的生平記事嗎?”
王如萱笑道:“凌大哥,一本書有目錄前言,這些記錄當然也要有個前言說明吧。”
凌楚瑜知道自己唐突了,因為心裡對這密室有些失望,所以剛才心不在焉,乾笑道:“王姑娘,那這蒼雲教起源又是什麼呢?”
閒來無事,這密室中又藏有記載蒼雲教的石板文字,當然想了解了解這個近千年的門派的故事。
王如萱面對第一塊石板,念道:“吾名百里毅,於晉武帝元年繼承蒼雲觀觀主之位。由於天下紛亂久已,百姓疾苦,故將蒼雲觀改為蒼雲教,收天下受兵亂迫害的貧農,助其免死於兵荒馬亂之中。”
“原來蒼雲教以前是一個道觀,目的是收容、解救當時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農民。”凌楚瑜突然對蒼雲教有些敬畏。
王如萱也對這份博愛的心胸折服,繼續念道:“蒼雲觀起源於東漢光武帝,本乃天道真人清修之所,數百年來不涉世事江湖,如今吾將改換門楣,並非鳩佔鵲巢,而是為了天下百姓也。經數十年苦心經營,教眾上千餘人,以替天行道、懲惡揚善為已任。門派興旺,乃生平第一幸事。吾暮年時,在此發現一處山洞,靈氣雖豐,卻有缺陷,吾命巧匠將其改造,後在此閉關十載,悟得‘玄清遊炁’神功,留予後世正義之輩,鋤奸扶正,以慰平生之願足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百里毅前輩能有如此大愛之心,著實讓人敬佩。”凌楚瑜聽罷肅然起敬,道:“前輩一生都在為天下蒼生奔波,即使創出‘玄清遊炁’這等神功後,第一時間不是為了一統武林,而是想留給後人用來鏟奸除惡,真是大仁也。”
王如萱心裡也著實佩服,繼續念道:“神功雖成,可其威力巨大,怕後人用之以偏,為禍人間,故而在此立碑,歷代教主須於此記錄生平事蹟,反省自身,警誡後人。”
這第一塊石板已經唸完,兩人為百里毅的心中道義所折服。開山立派,為了是收容流民;自創神功,為了是匡扶正義;在此立碑,為了是警示後人,此等胸懷,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