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廟堂之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從督瓚的奏摺和高夜的信被送到丁原的案頭,丁原從未感覺到這麼頭大過。其實從丁原的內心來說,他也是贊同呂布出兵的。憑什麼我治下的百姓遭受了如此劫難,還不許我去報復?但真的論起來,自己這個刺史還真的是沒有讓大軍開進外國領土的權利。
別看丁原現在是一州刺史,但這個時候的刺史和黃巾之亂之後的刺史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較之西漢時期,此時的刺史權力逐漸擴大。刺史的官位只設定十二人,大漢一共十三州,幽州、幷州、青州、冀州、徐州、兗州、豫州、揚州、荊州、益州、涼州、交州這十二州各州一人,餘一州便是司隸,不設刺史,而設司隸校尉。各州刺史權利很大,更常有派刺史領兵作戰的事情發生,而且刺史奏聞之事不必經三公委派掾吏按驗,因此各地的郡守、縣令對之頗為忌憚,甚至有因畏刺史而解印棄官之事。可就算權力再大,那也沒有私自出兵越境作戰的權利,兵出草原,報復匈奴,這和平叛或是守土的區別實在是太大,朝中眾人一向是對平叛抱支援肯定的態度,至於外族人,只要臣服,些許摩擦是不會管的。
況且現在十常侍和大將軍可謂水火不容,呂布這一私自出兵,正好給了十常侍一個下黑手的好機會。而且督瓚在信裡更是彈劾呂布私自出兵,什麼道理嘛!
不過高夜的信看罷,倒是讓丁原放心了不少,至少他只要想一想也就明白了督瓚並不是真的想找呂布的麻煩。到底是做到一州刺史的人,這麼簡單的道理又怎麼能想不明白?他督瓚說壞話,不就是要自己在上報之餘,多給呂布求求請麼,這有什麼難的?舐犢之情,人皆有之!
不但要在奏摺裡像皇帝哭訴,自己那些個老友,都該去封信,讓他們幫自己,幫呂布一起說說好話,皇甫嵩、朱雋、盧植一個都不能放過。大將軍那也得去信,畢竟呂布得勝歸來,他大將軍也是長臉立功的事情,幫自己說說好話,也不算過分吧?
所以就在呂布大軍夜襲匈奴的時候,丁原的八百里加急也已經放到了皇帝的案頭。劉宏看過了督瓚的奏摺,內心對匈奴人已經升騰起了強烈的不滿。怎麼說你匈奴也還是我大漢的屬國,往年你打打草谷也就算了,今年居然敢襲擊郡城!也太不把我大漢放在眼裡了吧!五原郡千瘡百孔,這得多少錢才能安撫住這些流民,得多少錢才能修復五原?這幫匈奴人,當真是一群養不熟的狼崽子!
哼,這呂布不錯啊,知道去草原上報復,把匈奴人搶得東西再搶回來!嗯,這個呂布我知道,丁原的乾兒子嘛,在五原多有戰功,我還封了他個破虜將軍,雖然是個五品的雜號將軍,但這也是他一刀一槍戰場上殺出來的啊。他這次出擊,雖然不合規矩,但他合情理啊!這個督瓚也是糊塗,彈劾他幹嘛,支援他才對嘛!就是不知道戰果如何,什麼時候能有捷報,可莫要損兵折將,折了我大漢天威啊。
劉宏看罷奏摺,依然是眉頭不展,畢竟遭了兵亂,不能不給督瓚撥款救災。呂布出征塞外,也不知道現在情況如何。這可惡的匈奴人!
一旁侍候的張讓眼見皇帝愁眉不展,自己卻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不過自己眼睛好,雖然是站在皇帝身後,卻也把奏摺看了個清清楚楚。呂布私自出兵?好啊,那大將軍和我勢成水火,正好有了一個藉口,斷了何進幷州刺史一條臂助!誒?就是不知陛下對呂布之事如何看待,要是不以為杵這可該如何是好?不行,我得再仔細想想,得罪了誰也不能得罪陛下啊!
張讓在後面胡思亂想,劉宏卻起了身,張讓趕忙跟上前去,道:“陛下,夜已經深了,不知陛下今夜要到哪裡安寢?是到皇后那去,還是臨幸其他妃子,奴婢也好去安排。”
現在的皇后便是大將軍何進的妹妹,何皇后。這個何皇后性格倔強忌妒,所以後宮中的嬪妃、宮女沒有不怕她的。劉宏的後宮裡有個王美人懷有了身孕,因為畏懼何皇后,甚至都想到要服藥打掉這個胎兒,在這個母以子貴的時代裡,尤其是在皇家子嗣不旺的時候。何皇后得由多大的兇名氣焰,才會讓一個懷了龍子的美人想到要墮胎呢?只不過令這個王美人沒想到的是,自己喝了墮胎藥,但是胎兒卻安穩不動。據說這個王美人自此之後,多次夢見自己揹負著太陽而行走,認為這是個吉兆,因此再也沒有想打掉胎兒的念頭。沒錯,這個王美人後來誕下一子,便是漢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
但是何皇后聽聞王美人生了個兒子,惱羞成怒,派人用毒酒毒殺了王美人。劉宏當時大怒,想要廢黜何皇后,但何皇后平日裡對這些個宦官太監很是恩寵,就連張讓段珪等人也承她的情,因此宦官們堅決勸阻,劉宏這才罷休。不過從此劉宏對待何皇后,便也沒那麼寵幸了。
劉宏搖了搖頭,道:“皇后那裡昨天才去過,今天換一個吧,叫幾個宮女來侍寢就是了。”張讓拱手應是,便去讓小太監們安排,自己則是依舊在想著呂布私自出兵的事,這樣的事情若不做做文章,折騰折騰何進那個屠戶,我張讓的腦袋就是讓驢給踢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旭日東昇,皇宮裡,早朝也已經開始了。劉宏端坐在龍椅上,當然這個年代還沒有椅子,其餘眾臣則是跪坐在兩旁。在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過後,劉宏便開口道:“諸卿,昨日幷州刺史丁原,送了八百里加急給朕,匈奴劫掠,攻擊我五原城關,雖被太守督瓚擊退,但五原治下一片狼藉,百姓多有死傷,丁建陽帳下主簿呂布,私自兵出草原,諸位,今日便議一議此事吧。大將軍,八百里加急的內容你是看過的,你來給諸位講講五原的情況。”
“昨日丁建陽八百里加急來報,匈奴人這一次來我大漢境內劫掠,與以往都不同。往年也不過是攪擾攪擾邊境罷了,這一次竟然出兵兩萬,圍困五原城,更是將五原郡境內的村莊幾乎血洗一空。呂奉先率部救援五原,見沿路村莊皆沒,故而怒氣大發,親率八千騎兵,追擊去了。”何進簡短的將情況介紹了一番。隨即便聽御史大夫丁宮道:“這呂布也當真是膽大妄為,區區八千兵馬就敢去追擊匈奴兩萬雄兵!況且還是無令出兵,按律當斬。”
這丁宮雖然是御史大夫,不過他卻是和十常侍走的近的人。畢竟御史大夫多是皇帝的耳目,十常侍更是皇帝的家奴,這二者走得近,倒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況且他本是氏族出身,平日裡就看不起何進這個屠戶出身的大將軍,再加上張讓趙忠等人在皇帝面前長說他的好話,丁宮自然是對張讓有感激之情的。
張讓昨天夜裡苦思一陣,越想越覺得陛下對呂布出兵一事,絕對不是一個反對的態度,依陛下的性子,愁眉不展恐怕更多的是因為救災錢糧的問題。至於呂布,若是敗了自然要問他一個擅起邊釁的罪過。可若是得勝歸來,也算是漲了漢家聲威,陛下顏面,況且為了治下百姓,憤而出兵,以少擊多,若是還勝了,絕對是一時無兩的人物,陛下只會賞,不會罰。因此張讓便讓小太監給丁宮送信,叫他想法,不能讓這個呂布獲得大的恩賜,免得皇上一高興讓他入朝為官,平白給何進增添臂助。因此丁宮今日在何進說完,便立刻發言,先給呂布一個大罪的帽子,他是御史大夫,職責本就是糾察官員的不法之事,由他說出來,自然也是名正言順的。況且張讓只是想讓呂布不要封賞過甚,又不是要想辦法害死他,自己也樂得輕鬆,還能還張讓一個人情。
不過丁宮這話說完,朱雋便起身道:“此言不妥,呂布這個人我知道,雖然年紀不大卻勇武過人,多年來守衛邊關從未有敗績,如今眼見匈奴人如此妄為,氣憤之下去追擊,雖然當罰,但絕不致死!”
“朱大人此言差矣,法令制定,就是要執行的,無令出兵,擅起邊釁,按律當斬,朱大人這是要藐視律法麼?”
“法不外乎人情,丁大人對這句話,體會的不夠深麼?”
“你!你這話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