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一場仗(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高夜體驗過真正的行軍之後,直在心中感慨,這他孃的也太累了!作為一個後世人,每日出門不是開車,就是火車飛機的,雖然累,但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勞累。而現在自己騎在馬上一路行進,若不是自己體格好,就這一天的行軍,自己非得累死。
不過整整行進了一天,還是沒有遇到一個匈奴人,畢竟匈奴人全都是騎著馬的,又是回家,速度定然快。因為回家不用打仗,不需要積蓄馬力,也不需要自己養精蓄銳,只要一路狂奔,回了家就好。可高夜這邊大大不同,本就落後了一日夜的距離,再加上大軍為了預備作戰,總不能時時刻刻都發足狂奔,以這樣看來,想要追上匈奴人還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
出兵第一天,整整一白天,都在行軍之中度過。到了晚上,便安營紮寨。高夜聽到這個命令的時候簡直如蒙大赦,終於可以從馬背上下來,休息一下了。眼見著高順指揮著人馬安營,高夜雖然沒有說什麼,卻在暗地裡學著。不是有人說過“世事洞明皆學問”麼,有這樣好的觀察學習的機會,怎麼能放過。
就在高夜偷師的時候,五原城內,督瓚早已寫好了彈劾呂布私自出兵的奏摺,他作為太守,有直接上書給皇帝的權利。
督瓚的信裡,雖然著重描寫了匈奴人打草谷的兇殘,攻擊五原城的猛烈,以及掃蕩過後五原百姓的苦難生活。奏摺裡更是著重刻畫了五原城一班官員對治下百姓慘遭荼毒的憤恨與慚愧,以及整個五原人民對於匈奴人高昂的恨意。最後才寫了呂布、高夜聞聽此事,怒髮衝冠,不顧阻攔要去草原上報仇雪恨。但重點卻在直言呂布此人感情用事,不聽自己的先奏報朝廷等待軍令的建議,還用什麼戰機稍縱即逝來搪塞自己。如此不顧軍法,私自出兵,當真是罪大惡極。
督瓚的奏摺看起來是在彈劾呂布,可實際上,卻還是在為呂布著想。高夜的話說得對,於公自己是五原太守,自然要規勸呂布依令而行。自己是皇帝的官員,不是丁原的官員,公然支援呂布,順從丁原,極易引起皇帝的猜忌,再加上十常侍的推波助瀾,若是落得個不尊王命,結黨營私的罪名,自己和丁原都吃不了兜著走。現在這樣的奏摺一上,參了呂布一本,不單單是告訴朝中大臣以及當今聖上,自己是絕對的盡忠職守,還把呂布描繪成了一個忠勇卻感情用事的人。自己家的百姓被匈奴人殺了,做為幷州第一的大將,受了匈奴人這等恥辱,要去報仇,也在情理之中。
況且督瓚知道,高夜在臨走前親自給丁原寫了一封信,主要是要他具本上奏,多為呂布開脫。畢竟一來呂奉先是幷州猛將,刺史大人迴護倒也合情合理;二來呂布本是刺史大人的義子,父親護著兒子,更是天經地義。況且此次出征,有呂布在,想來必是大捷,如此一來更能長我漢家威風,因此無論是陛下,還是大將軍,定然欣喜,如此一來,就算十常侍想找麻煩,由他們擋著,自然無虞。如此,想來朝中便再無人提起這私自出兵一事了。
督瓚聽說這是郭嘉給高夜出的主意,也覺得沒什麼毛病。經歷了匈奴人圍城打草谷這件事後,督瓚對郭嘉的智慧很有信心,別看他小,就這個腦子,長大了以後絕對是個妖孽!孔文舉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話,定然是不會適合於自己面前的郭奉孝。不過想想五原郡現在這個爛攤子,督瓚的心情就好不起來……損毀總是容易的,建設,卻很難啊,千頭萬緒,我該如何是好?
同樣面臨抉擇的,還有高夜,在行軍第四天的傍晚,前鋒的哨探終於發現了匈奴人的大營。高夜就是因為這個,被叫到了呂布的帳中議事。
“諸位,我軍前鋒的哨探已經發現了匈奴人的營地,據報,約有五千餘人,正在點火烤肉,好不熱鬧,想來正是劫掠我五原城的匈奴人中的一部分。我意待夜色降臨之後,趁夜突襲之,諸位以為如何?”呂布聞聽斥候的稟報之後,就想要去突襲了,畢竟在他看來,自己率領八千虎狼之師,殺死五千並無準備的匈奴人簡直輕而易舉。
“將軍,我軍有八千人馬,敵人只有五千,而且毫無防備,趁夜直接襲擊,定能得勝。末將既為先鋒,自當先行突擊。”宋憲當即說道。
“宋校尉不忙,你的前鋒營一路急行軍,軍力損耗過大,不如還是讓我先行突擊的好。”侯成隨即道。
呂布見高夜面有得色,不禁問道:“明曦,我見你面有得色,可是有了什麼計較,不如說出來聽聽?”
明曦拱手道:“其實我認為,趁夜突擊,自然是好。不過現在已是日暮,如果趁夜襲擊,休息的時間定然不足。宋校尉的前鋒營,一路上都在最前方,急行軍的時間比我們都要多一些,軍力不整是一定的。其實我們都行軍了整整一天,軍士疲憊,即便是勝,也得不償失。”
呂布聽完,眉頭一緊。高夜說的沒錯,都是自己手下的兵,若是白白死了,總是不好。只見高夜繼續道:“家師曾經說過,戰鬥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殺死敵人,儲存自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話可不是高夜自己胡謅出來的,在後世做為一個共產黨員,如何能不學習毛主席的《論持久戰》這樣的神作,這句話便是毛主席在這一文中所提到的:“儲存自己消滅敵人這個戰爭的目的,就是戰爭的本質,就是一切戰爭行動的根據,從技術行動起,到戰略行動止,都是貫徹這個本質的。”這一句話,可以說是最簡單,最直接的,對戰鬥的描述與總結。
因此,眾人在聽到了這句話後,都在點頭,這一句話很好理解,也很直接,最重要的是它很正確。
“因此,我等現在就去突襲,傷亡必大。既然匈奴人在營內慶祝,想來是根本就沒想過,我等會追上來,因此他們覺得進入了草原,再無危險,搶劫也是大獲豐收,自然要好好慶祝。哨探來報,匈奴人離我等不過二十里,我等應當就此歇息,只需暫時安營,不必紮寨,眾軍士吃些乾糧就去休息,養精蓄銳。只等四更天時,我等襲之。想那匈奴人現在正在慶祝,待一會他們酒足飯飽,睡的定然沉。四更天時,我軍正好體力充沛,戰力復原,而匈奴人卻在夢裡,此時突襲,以逸襲疲,以有備襲無備,定能全勝。”
高夜說完,呂布三人都是一臉的喜色,確實,高夜所言,快要天明之時去襲擊是比一會兒就去好得多了。呂布更是頻頻點頭,隨即便笑道:“明曦言之甚是有理,諸位可還有異議?”
“高校尉這一計確實不錯,我這就傳令,叫大夥好生歇息,準備夜襲。”宋憲說道。
“嗯,你們都下去安排吧。匈奴人現在還未發現我們,自然,要讓他們一直髮現不了我們,叫各軍士都注意一些,晚上也不要生火做飯,多吃些乾糧對付一下就成,抓緊時間好好休息。”呂布說完,便讓諸將去安排。
高夜在自己的營裡,一直都沒有睡,反而在一直擦拭著自己的鎦金鏜和縱橫劍,不因為別的,只是第一次上陣,太過於緊張,高夜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緩解自己內心的緊張。
忽的大帳中進來一人,正是高順。“高校尉,該出發了。”
“嗯,循之,我們走吧。”
高夜說罷,戴上頭盔,掛好佩劍,提起鎦金鏜,便和高順一起走出了營帳。只見所有士兵都已列隊完畢,正在帳外等候。不多時一個小校前來,通知高夜,呂布下令出擊。
高夜隨即帶著本部人馬,隨著大部隊出發。一路行軍,所有的馬匹都是銜枚摘鈴,所有人連一句話,一個噴嚏的聲音都沒有。只待到了匈奴營地附近,呂布一聲令下,隨即全軍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