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第2/5頁)
章節報錯
要說楊閣老最得意的孫子就是這楊文道了。可是,因著楊閣老自己身在中樞,所以孫子只能外放了。楊閣老也早想讓這孫子升上一升的,以便為日後自己致仕之後回京做準備的。
可是一直沒有趁手容易出成績的地兒。現在有個現成的興安知府,看著興安府年年拔高的收入,只要好好的穩住,這成績是十拿九穩的,現在孫子是五品官兒,這次有了這個知府的職位,那不得順理成章的升了四品麼。
雖說陳家找上自己,自有他們的打算。畢竟看端王那虎視眈眈的樣兒也知道了。不過,不管怎麼說,這鐵礦都是不能落到端王的手中的。因此,這興安知府一職,於公於私都是自家拿下比較好。
跟楊閣老商議好後,這日早朝,在吏部又說了這興安知府繼任之人的事兒過後,戶部尚書陳伯恆出列舉薦道:“稟皇上,臣以為,讓現任揚州通判楊文道擔任此職是再好不過的。”
聽得陳尚書的提議,端王一派大驚,這楊閣老也想在此事上分杯羹?要是別人,端王道也不懼,可是楊閣老的話,還是要忌憚一二的。
不過,讓端王就此認輸那也是不可能的,畢竟,興安有那樣大一個誘人的鐵礦在那兒呢。
端王一系對此非常明白,也是一直都想爭下來的。見狀,趕緊不甘示弱的出面為自己這一系舉薦的人據理力爭。
又是一番爭論,建文帝也沒有當朝決定的。退朝過後,回到乾清宮不久,就聽得袁忠來報:“皇上,太子求見。”
聽得大兒子要來見自己,建文帝點頭讓進來。袁忠走到殿門口,對著太子躬身請進。
太子進殿後,趕緊對建文帝行禮道:“父皇。”
建文帝對這個長子一向是疼愛有加的,看著這個前世自己頗為內疚的長子,今生終於長成了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兒,建文帝頗是欣慰。
讓太子坐下後,建文帝放緩表情問道:“你今日前來可是有事?”
聽得父皇動問,太子趕緊拱手答道:“回父皇,兒臣今日前來確實有事跟父皇說的。”
建文帝聞言道:“哦,何事?說來聽聽。”
太子道:“兒臣今日前來,主要是想說說那興安知府繼任人選。這興安現在昌盛一片,這興安知府的人選可是得早日定下才好,不然,怕到時興安的進展滯於一時啊。”
建文帝道:“嗯,此事,朕也認為要早日定下才好。不過,人選還有爭議,朕一時也沒有決斷。太子可是有人選?”
太子道:“父皇,我認為戶部陳尚書提議的人選極好。楊文道進士出身,又在揚州任通判多年,出身、經歷那都是夠夠的。”
建文帝當然知道楊文道是誰了,不過,他也知道吳王對此事也是想要推舉自己的人的。建文帝對吳王一直有一種內疚補償的心理。
從嫡庶來說,這個吳王是比自己更有資格問鼎的,當然了,如果這吳王先前就因這個太孫位子跟自己相爭的話,建文帝當然也不會手軟,更不會內疚的。可就是因為,當年吳王可是跟他沒有任何爭執的,那這樣的話,就值得人感念了。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建文帝因為有了前世的經歷,這個異母弟弟可是沒享過幾天王爺的尊榮,就被朱棣給殺了的。從這方面來說,建文帝更是想要補償他們的。
因著這個原因,建文帝自禦極以來,對自己這一群兄弟、兒子那是厚待不已的。
太子說出了支援楊文道之後,見父皇沉吟不語。當然猜到父皇在顧忌著什麼,他們父子二人本就親厚,且太子目前地位很是穩固,看他父皇也完全沒有要立他人的打算。因此,太子跟建文帝說起話來,還是能交心直接一些的。
太子見父皇不語,太子進一步說道:“這興安知府職位雖不高,可是架不住現在那兒發現了大鐵礦啊。這目前還只發現了一個,興安那兒山多,說不準日後還能有其它發現的。這鐵礦,可是必須要管制好的,因此,那必得派一個信的過的人去才行的。”
“楊閣老對父皇那是忠心不二的,讓他的孫子去那邊,兒臣認為是再合適不過的。雖說二叔一向對父皇那也是恭謹有加的,可,那畢竟是鐵礦啊。就算是為了二叔賢名之故,也不好讓二叔的人去那邊兒的。何況,二叔手上現在有個三千營。且兒臣看來,二叔對兵部尚書一職也是一副勢在必得之態。這事兒太多了,也怕二叔忙不過來啊。”太子將自己的看法對建文帝一一道來。
這些年來,建文帝對兄弟們確實寬厚,但不代表他對他們的動作毫無察覺。先前都有點隱隱不悅的建文帝,現在聽完太子的分析,想想也是,這些年來,吳王的勢力擴張的太快了。
嗯,太子說的有理,興安有鐵礦,那真是不能讓吳王的人再去的。
建文帝點頭撚須對太子道:“嗯,太子說的有理。”見到父皇的神情,太子知道,今日自己這一趟算是跑成了,於是也不再多話,又緊跟著跟建文帝說了幾句其它的。建文帝也趁機好好教導了一番自己這個溫厚的兒子。
帝王決策一向是堅決果斷的。心中計量好後的建文帝,在第二天早朝之時,直截了當的下旨,將興安繼任知府的人選定了下來。
聽得建文帝已然決定讓楊文道作為繼任興安知府的人選。朝堂之上當即默了一默,待楊閣老出列謝恩之時才又回轉了過來。
這個人選一出,讓吵鬧爭論的眾人都閉了嘴,就連吳王一系,也不大好說什麼的。且不說此乃帝王旨意無可更改,單說這楊閣老都不是他們能輕易得罪的。
待早朝過後,眾人紛紛上前恭喜楊閣老。對眾人的恭賀,楊閣老也是來者不拒的一概領受。
楊閣老回家後,忙忙的趕緊親筆去信給孫子楊文道,告訴他,他已經是興安繼任知府了,要他今年過年前務必回京。
陳尚書、安定侯回府後也是趕緊忙忙的修書,給陳宗澤去信,告訴他新任興安知府人選已然定下。
此事終於塵埃落定,陳宗澤一系總算是得償所願了。可是吳王卻是回到書房後,難掩怒氣,砸了好幾個杯子才氣咻咻的坐下讓人去將曹季道一眾謀士叫過來。
曹季道等人聽得吳王傳喚,心中也知道是什麼事了。從侍從那裡委婉的打聽道吳王非常生氣,砸了不少東西。眾人雖是有點擔心今日見吳王怕是有點難過,但也沒多意外的。
不怪吳王生氣的,這從戶部左侍郎到興安知府,吳王是接連折戟。可不是讓人惱火的?
今日曹季道等人進得吳王書房,對吳王躬身見禮後,除了曹季道外,其他人等卻是沒有得到吳王慣常的即刻請坐的禮遇,而是劈頭蓋臉的一通責問。
曹季道對這個早有心理準備,待吳王罵的差不多了,方才出言勸道:“王爺。此事雖然可惱,但也不全然是壞事。我方才還在想,如果我們這次拿下了那興安知府,這後面的兵部尚書恐怕不大好要的。至少在聖上那裡,估計也怕是有想法的。”
聽完曹季道的話,吳王雖還沒消氣,但也是心平了很多。曹季道說的這個,他先前惱怒之時也有想到,也是,先不說皇上生不生疑的事兒,單說為求平衡之道,皇上也不會將這重要的職位給到同一系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