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1/3頁)
章節報錯
聽得明遠樓的鼓聲響起, 宗澤知道,這是第一題下來了。
今天是首場考試的正場,這次首場考試考《四書》文三道;《五經》題各四道,五經題考生們只要選自己的本經作答即可。
首場首題, 尤為重要。宗澤摩拳擦掌的等著。首場首題,不說考官們重視,就是對考生的心理,那也是具有很大作用的。第一題順了, 後面心理上也會好很多。
很快, 號舍的巷道門被開啟。接著就有巡綽舉著考題板滿號舍遊走;還有就是, 為怕那些近視之人看不見考題, 另有一小吏在旁大聲讀著考題。
聽著這題, 宗澤腦袋暈了一暈, 首題題目是“十尺湯”。這是個什麼鬼?宗澤懵了一懵,心中暗罵,不是說鄉試不怎麼出截搭題的麼, 怎麼今天開篇就是一道截搭題?
罵歸罵,題還是要做的。宗澤冷靜下來, 好好的想了想。首題乃是四書文, 此乃毋庸置疑的。雖說這個“十尺湯”是個截搭題,但截搭題一般都不會離的太遠,既然如此,那就好好想想。什麼文章裡這個幾個離得比較近,又能說出意思的。
宗澤快速的在腦裡將《四書》翻了一遍。想到了!這應該是《孟子.告子》中的《曹交章裡》的內容, 原文是“交聞文王十尺,湯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長,食粟而已,如何則可?”
這個講的是一個叫曹交的人問孟子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堯舜?孟子說是。但曹交卻反駁說:“我聽說文王身高一丈,湯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卻只會吃飯罷了,要怎樣做才行呢?”然後孟子就回答了,說外在不重要,主要是看人如何做了。
沒錯,就是這個裡面的內容。確定了考題的內容,其它的就好辦了。制藝是宗澤的長項,只要知道考題的意思,一切都好說了。
宗澤在腦裡構思了一番,如何破題承題等。想好後,就開始下筆了。三天做七篇文章,這個對宗澤來說,題量當然不是問題,問題是要怎樣出彩才行。
宗澤正在打草稿呢,只見號舍裡有好些人跑到巷道裡找人商議題目了。
宗澤對此沒有驚詫。之前他都聽說過,貢院雖然管夾帶、作弊很嚴。而且號棚會上鎖。可是,同一個字號的號棚一上鎖後,除了巡綽官偶爾會來外,其它時候根本就沒人回來。這樣一來,上百人的同住一個字號的號舍裡面就會自成一個小天地。同在一個號舍的考生叫同號生。
有很多人,可能就會跟同號舍的人探討考題。如果兩個水平想當的人在一起探討,那就是一番佳談,歷史上最著名的就是袁了凡跟同號生常仰坡兩人對當時的考題“子貢問士”的探討。後兩人果然一同中式。袁了凡後來在公開場合多次自得的提及此事,認為他跟常仰坡兩人乃是正常探討,從不認為是作弊。
他們這還不算什麼,還有那生病的,別人代做完成的。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李鴻章了。李鴻章當日會試時在考場中生病,題不能做完。還是一個叫楊延俊的同號生幫他代筆才得以中式的。這些當然可以稱做是佳話。
可是,對於兩個水平相差極大的人來說,就是毋庸置疑的作弊了。其中以此作弊的也不知凡幾。
宗澤對眼前那些互相走動探討的人,熟視無睹。既不阻攔,也不合流。自顧自做自己的。
今天這截搭題是難住了不少人,好些人湊在一起議論紛紛。這時有人見到宗澤已經在下筆寫了。頗是驚訝,這人這麼快就將題解了出來。於是就有人湊過來問他。宗澤笑著婉拒了。
如果遇到個水平相當的人來探討,如果時間充足的話,他說不定會說兩句的。可是,眼前這人,明明自己都不解題義。來問自己,不就是作弊麼?
何況,雖說關上門來,巡綽官來的不多。可萬一被發現了呢,那就是妥妥的舞弊跑不掉的。畢竟歷史上同號舍的佳話不少,可被抓住舞弊嚴懲的更多。宗澤不想也沒必要冒這種風險的。
見宗澤拒絕,來問之人很是憤憤的離去。走後還跟巷道裡問問題的另外幾人,對著宗澤指指點點。這些人的指指點點,宗澤是一概不加理會,自顧自的做著自己的題。
當然了,這個時候走動問問題的人雖不少,但坐在自己號舍裡老實答題的人更多。所以,宗澤個答題的舉動一點都不突兀。
首場首題,開篇之作。估計也是考官最為重視之作了,由不得人不小心。宗澤今日也是小心了又小心的多方細細揣測此題。斟酌了又斟酌細細考量。直到正午時分,宗澤才堪堪打好第一題的草稿。
定稿後,剛好也是差役過來送清水跟吃食的時候。一看著吃食跟水都是涼的。宗澤就有點不敢吃了。這可不是像之前,最多考個三天就能出去的。這次是要呆九天的。這吃食要是不經心,很容易生病的。要知道,這考場生病的人可是不知凡幾啊。
差役放下吃食就要走。宗澤趕緊叫住,快速的遞了二兩銀子過去:“這位差大哥,不知貢院裡可能有熱水?”
那差役惦著手中這賞銀,少說也有二兩的。趕緊快速解釋道:“這位秀才公,考場裡生員眾多,熱水是備不了的。這吃飯嘛,也只有饅頭燒餅了。”
宗澤明白這種情況,趕緊又問道:“差大哥,貢院可允許用炭爐跟鍋的?可否幫忙弄一個過來。到時,某必有重謝。”
聽得宗澤此言,那差役頗是意外的看了眼宗澤,這秀才還挺懂行的。知道要這東西。這東西他們手上當然有。因著前面的經驗,知道需要這個東西的考生不少,他們可是有備這東西的。貢院搜檢很嚴,嚴禁他們傳遞,可是,只要檢查過後,沒有紙張夾帶的,這些東西也是能帶過來的。
宗澤先前當然也不知道順天府貢院裡能不能買東西的。這還是上次王進士來到家裡對他說過這事兒。還是有個有考試經驗的前輩好啊。這些個事兒門兒清。
那差役知道遇到個懂行的了,也不多說什麼,直接道:“這位秀才公,你要的這東西我能想辦法弄過來。可是,你知道的,這過來的關節不小,價錢也小不了的。我也不多說什麼,這一套家夥什,你要給二十兩銀子。”
二十兩銀子?這也太驚人了。平日裡二十兩銀子少說也能買個幾大車這東西過來的。不過,宗澤是知道的,此一時彼一時。不能一概而論的。
於是宗澤也不多話,直接掏了二十五兩銀子給這差役:“差大哥,勞煩你弄一套過來。另外再請幫忙弄點炭過來。這些個銀子你收下,不夠的盡管來找我補。”
見陳宗澤如此上道,那差役趕緊樂顛顛的去給宗澤張羅這事兒了。果真下午號棚開鎖,送飯來時,將東西給宗澤送了過來。宗澤說話算話,又給了一兩銀子的謝銀。
見這考生出手如此大方,那差役頗是高興,直給宗澤說,這兩天有什麼事兒,只管找他。宗澤點頭多謝了。當然,此乃後話。
中午,宗澤只敢少少的喝了一點生水,就沒敢再喝了。他要等著下午那差役送爐子跟小鍋來,到時燒開了再喝。
且說,宗澤吃完飯後。宗澤又將第一題好好的細看斟酌了一遍,方才準備往卷子上謄抄了。謄抄正文前,宗澤先在卷頭寫下座號。不過,因著他是監生參加順天府鄉試的。因此,他的卷頭還要備注一個“皿”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