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巡撫一聽, 阿合馬的使節到了,這可是大事, 是該走一趟才是。

阿合馬這次派出的使節是他的第一謀士拔力。

王巡撫到了西京衛大營, 黃總兵將他迎了進去。兩人在大帳坐好後, 黃總兵先將大意說了說。這個之前都有通報到王巡撫處,他大概還是知道的,今兒只不過又具體聽黃總兵說了一遍。

黃總兵講完, 對著王巡撫客氣道:“這是我們大概的一個想法,不足之處請王大人指正。呆會兒叫過那拔力時, 王大人盡可提出你的主張。”

王巡撫笑道:“黃總兵客氣了。此次你是主, 我不過是陪襯見證一二而已。因此, 一切黃總兵做主即可。”

聽得王巡撫這樣說, 黃總兵又稍稍客氣了幾句,王巡撫直道,一切皆由黃總兵,他這邊是無可不應的。

黃總兵也是跟王巡撫客氣一下而已,現見王巡撫很上道的推讓, 遂也不再客氣了。命人去將拔力叫過來。

拔力進來後, 對著黃總兵跟王巡撫行了一禮。開始表明來意:“黃總兵,我這次是受我們阿合馬王子所遣而來。阿合馬王子看到黃總兵的書信非常吃驚。讓我來跟黃總兵說明, 他一向崇尚兩國安寧友好,絕無進犯之意。所以,黃總兵信中所說,必是有什麼誤會。”

黃總兵雙目如電的射向拔力:“你說你們王子無進犯之意。可是, 我西京近日騷亂大多都是你們戎人所為。現在我這兒也有幾個騷亂時被抓住的戎人。可要我讓人帶過來給你一見?”

拔力忙道:“不必。我今日前來並非是為了跟黃總兵對質的。而是遵命來給總兵大人您解開誤會的。”

既然要解開誤會,那就要拿出誠意了。這個誠意,拔力跟阿合馬早已經商量過了。

這次黃總兵的信去到了阿合馬處時,阿合馬當即大怒,一怒黃總兵信中的要挾之意,一怒木疊兒的背後插刀。

見主子大怒,拔力趕緊上前勸解:“王子殿下請息怒。現在還不是生氣的時候,我們得先想好對策,不可魯莽行事。現在我們一切要謹慎行事才是。”

聽了拔力的勸說,阿合馬拔出金刀,狠狠的劈向大帳裡桌角包金的矮木桌,直到木桌瞬間倒裂在地才稍稍的舒了口氣。

阿合馬在大帳裡氣咻咻的轉了兩圈後,大馬金刀的坐在虎皮椅上:“哼,要不是現在這時節不對,我恨不能揮師西京城下,跟那黃天和好好的打上一場。”

拔力見阿合馬的氣已經消了好多,知道他最怒的時候已經過去,於是上前道:“王子殿下請先息怒,現在我們要一切以大業為重,其它的都可放在日後再說的。”

“你說的對,現在還不是跟他們較勁的時候。現在一切得以王庭裡的大事為重。你說,黃天和這次這信是什麼意思?”阿合馬問道。

拔力沉吟了下道:“我認為,他這次送信來,倒不是真的想跟我們真刀真槍的打上一場。看他信中之意倒更像是想要趁機要好處的。因為如果他真是來質問的,就不會透出木疊兒在後面搗鬼的事了。畢竟,如果他真想跟王子殿下對上,那拉攏木疊兒來打擊殿下,這才是最正常、最省力的做法。”

阿合馬聽了,大掌一拍虎皮椅子扶手:“你說的沒錯。現在西京災情遍地,流民四起的。那黃天和自是不會在這個時候找茬。那他這次來這封信,最大的可能就想要好處了。”

見阿合馬想通了,拔力點頭道:“王子殿下英明,這次黃天和來這封信,想來是想一石二鳥。那木疊兒在西京四處生事,自是讓他心頭生恨,他這也是想借我們的手除掉木疊兒;另一個嘛,就是想要好處了。”

正如宗澤他們所料,阿合馬跟木疊兒一商量,覺得一切小心為上,這次就讓拔力去西京求和。

阿合馬跟拔力議定,這次黃天和要什麼好處,只要不過份,給他就是了。這口氣要是咽不下去的話,日後再跟他算賬好了,這節骨眼還是退一步的好。

因著拔力跟阿合馬已經商量過了,心中早有準備。所以,今天對黃天和提出的條件也是不意外的。

兩方討價還價後,最後議定,為了雙方的友好和平,西戎給大明上等馬匹三千匹,大明給西戎三千斤茶葉。雙方握手言和。

至於木疊兒,拔力也有交待。在事情大事議定之後,拔力對黃總兵道:“我們阿合馬王子殿下得知木疊兒竟敢驚擾到貴國,為了我們長存的友誼,已經讓木疊兒追隨長生天去了,請總兵大人放心。”

自此,西戎驚擾事件可謂完美落幕,黃總兵也趕緊上表,將西戎進貢三千匹戰馬的事情跟皇上表功。

現在的大明,最缺的就是戰馬,平日裡花錢求都求不來的馬匹,而這次則相當於是白得三千匹,真是大功一件。建文帝知道後,對黃總兵大肆恩賞了一番。當然此乃後話。

現在西京城中諸事已定,賑災已經有條不紊的開展起來了。朝廷頒布恩令,所有災民免賦稅三年,官府也先行借貸糧種,待收獲後再還。如此恩令,恩赦不可不謂大,因此很多災民也都在陸續返鄉了。

終南書院的學子也可以返回終南書院讀書了。

雖然現在地面平和,但這次黃總兵仍然還是派兵護送了。

因著對上次書院學子被襲擊的事還有餘悸,且這些學子又是從自己地盤出發的;因此,雖有黃總兵派兵護送,王巡撫也還是派了一隊宿衛軍護送。

這次終南書院的學子歸來,可謂是護衛重重。這一路行來,當然沒有人敢來滋事。

平安回到書院後,書院學子幫著收拾了兩天,才將書院除藏書樓外都收拾齊整。

其它地方是收拾好了,但藏書樓的藏書就難整理了些。上萬冊圖書要歸位,真不是一兩天能完成的,只能一步步的分批慢慢來了。

書院現下對圖書的分類是按甲、乙、丙、丁四分法來分的。甲乃六藝、小學;乙乃諸子、兵書、術數;丙就是史;丁乃詩賦。

這四種方法分的也算清楚,但是藏書一多時,弊端頓顯;不管是編冊,還是查詢都極為不便。宗澤是藏書樓的常客,是深知其中不便之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