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曹操,居然給他走脫了!
剛剛在與江陵一江之隔的油江口[1]立下大營,第一個傳來的,竟是這樣的訊息。
決戰前並不能明確判斷曹操本人會從水路還是陸路奔逃,穩妥起見,莫如由聯軍雙方水陸並進,兩路追擊。是以事前議定由劉備率所部人馬繞道黃蓬山之背埋伏,只待江上戰端一啟,便於陸上放火追殲,呂範、周泰為之後繼,掩殺敗軍。
烏林,那分明是一塊“死地”!我幾乎可以想象出漫天大火下,曹操敗兵進退失據、狼奔豕突、互相踐踏的混亂場面。
“可恨那劉備,態度始終猶疑。開戰之日,我見其兵馬遲遲未有排程跡象,情急之下便命副將前去催促,誰知還是晚了一步!既走脫了曹賊,再四處放火也於事無補!”呂範扼腕道。
“泰追至華容道時,但見滿路泥濘,北軍多有羸兵陷於泥沼中,為人馬所蹈藉,狀甚慘烈,可見曹賊之狼狽。只怪周泰魯鈍,一心只待黃蓬山火起,卻不知臨事制宜,以至貽誤戎機……請大都督治罪!”
呂範亦垂首道:“請大都督治罪!”
“事已至此,再說無益。”周瑜決然一揮手,“傳令各軍,原地休整。待程公所部會師至,本督部署大戰!”
盡管處於休整期,軍營中還是十分忙碌。傷員需要醫治,錢糧需要補充,戰具需要修複,大營內外陸續修建起各類防禦工事,斥候向各路秘密散出,開始新一輪的戰前偵察。
五日後的寅時末刻,當第一通聚將鼓敲響時,天空還是一團漆黑,只有隆冬時節的寒涼氣息撲打著人們的臉。但這絲毫無法消減人們的熱度!誰說烏林的大火已經熄滅了?它依然在熱烈地燃燒著,在人們的胸腔中,在人們的血液裡!就連呂範、周泰也一掃連日來的低迷,那摩拳擦掌的樣子似乎在宣告:瞧著吧,本將軍定要在江陵大幹一場,一雪前恥!
是以,當第二通聚將鼓敲響、眾將官魚貫走進大帳時,那腳步竟顯得有些迫不及待了。
三通鼓響,主帥升帳,但見周瑜與程普聯袂而出,程普終究未肯再進一步,向程普略躬身致意,周瑜上前于帥案後立定,雙目繞帳一掃,眸光熠熠,神采飛揚。
“徵虜中郎將呂範!”
“在!”
“橫野中郎將呂蒙!”
“在!”
……
應卯聲此起彼落,諸將的聲音無不神完氣足、高昂雄壯——還未開戰,他們已在比拼實力,爭搶頭功了!
周瑜的目光一一自諸將臉上掠過,唇畔的笑意透u出滿滿的贊許與自信。他剛剛率領這支軍隊贏得一場驚世的勝利,然而此刻,那場輝煌燦爛的勝利彷彿已是遙遠的昨天了,他已毫不留戀地將目光轉向充滿挑戰的明天——江陵,他的下一個目標。
雖然劉表和曹操都曾對荊州的區劃做過區域性變動,然而傳統上,荊州共分南郡、南陽郡、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七郡。南陽郡位處最北與曹操勢力範圍毗連,江夏郡位處最東與江東接壤;長沙、桂陽、武陵、零陵四郡地處偏遠的江南,非用武之所;位居荊州中心、地跨長江南北的南郡,既是荊州最大的郡,也是最具戰略價值的郡。
南郡,除郡治江陵及作為荊州州治的襄陽,還轄有十五縣及侯國。襄陽位處最北,往南依次是中盧、邔、宜城、鄀、編、臨沮、當陽、江陵;自江陵沿長江向西,依次是枝江、夷道、佷山、夷陵、秭歸、巫;向東依次是華容、州陵。是以位居南郡中心的江陵,乃是重中之重。
輿圖早已掛好,在這張輿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江陵周邊河流交錯、湖泊密佈,除南部瀕臨的長江,東、北部是漢水水系,西部是沮水、漳水水系,東南部還有發端於長江、最終注入漢水的夏水及周邊水系。自江陵縱橫四出,北可通襄陽,南可控荊南,西可進巴蜀,東可扼江東。不下江陵,則曹操“長江天險與我共之”的局面並未得到根本改變;不下江陵,則江東上下為之奮戰十數載的開拓荊州的夢想,依然只是夢想。
斥候總領開始通報敵情——
原來僥幸逃脫的曹操已於日前返回許都,而留曹仁屯江陵,滿寵屯當陽,樂進屯襄陽,徐晃屯樊城;劉表降將文聘駐軍江夏,據漢水以策應各方;趙儼所督于禁、張遼、張合、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則繼續在章陵虎視。
曹操本人雖走了,卻將其精銳部隊悉數留在了荊州!
“此役絕非一城一池之爭奪,”周瑜手指輿圖,“我們的對手,是以江陵為中心,由數個點連綴成線,彼此相依,互為應援,進而結成的一張覆蓋整個南郡的大網。”
說完他再度環視眾人,目光明亮而深邃。上一次他曾評價曹軍說:“恃國之大,矜人之眾,欲見威於敵,謂之驕兵,兵驕者滅。”這一次,高昂計程車氣是必須的,但他顯然在極力避免自己的軍隊變成另一支驕兵。
果然,短暫的靜默似乎在表明,一開始的熱烈已稍稍降溫,大家轉而開始冷靜地思考起對策來了。
《六韜》有雲:“兵勝之術,密察敵人之機,而速乘其利,複疾擊其不意。”周瑜的用兵風格固然猛銳刁狠,這一切卻是以“密察敵人之機”為前提的——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知人。要想制定出完備的的作戰方案,無疑須將對方主將的履歷、戰績甚至性情、風格摸清吃透,即使那些名字早已如雷貫耳——
曹仁,曹操堂弟兼第一肱股幹將。其人文武並亮,權智時發,在曹操破袁術、伐陶謙、攻呂布、徵張繡、滅袁紹之數次大戰中立功無數、從無敗績。
滿寵,立志剛毅,勇而有謀。他最值得稱道的戰績是在袁紹雄霸河朔時,以區區五百人蕩平汝南。須知汝南乃袁紹家鄉,門生賓客布在諸縣、擁兵拒守,曹操視之為心腹大患。
樂進,以膽識英烈而聞名,隨曹操南征北戰,數先登有功。曾斬殺袁紹大將淳于瓊,袁譚、袁尚大將嚴敬。
徐晃,智勇雙全,治軍有方。官渡一役先破文醜,複截燒袁紹糧草輜重;從攻鄴城時,勸降易陽令韓範,並建言曹操以易陽為示範,兵不血刃翦滅鄴城羽翼。
此四人將與我正面對敵,皆非易與之輩。趙儼所督七軍主將亦為武力既弘、計略周備的強勁對手。而文聘,他最大的威脅乃是來自於他在荊州的人望。無法不引人注意的是,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都曾與劉備打過交道,可惜大多數時候,劉備是他們的手下敗將。尤其曹仁曾在官渡一役大破劉備,直接導致劉備棄袁紹歸劉表。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朱靈和路招,在劉備依附曹操的那段時期,曾與劉備並肩討伐袁術,只不過仗還沒打袁術就病死了。
“諸君不必拘泥,盡可各抒己見。”
知彼已盡,周瑜從容一笑,又是那樣說道。
他其實是那樣一種主帥,果斷而不獨斷,強悍而不強橫。如果將打一場仗比作畫一幅人像,通常,他似乎只喜歡揮筆勾勒出人物的大致輪廓,至於人物的眉眼鼻唇,他則更樂於讓其他人去填充描摹。期間,他便扮演一個旁觀者,帶一抹優雅的、甚至順水推舟的笑意,靜觀其變。
“守城,須以補給暢通為前提。依範看來,當先取中夏口!”呂範跨前一步,搶先發言道,“中夏口與油江口隔江相對,乃夏水之首。佔據中夏口,則可自長江入夏水,遮絕曹仁後方,斬斷江陵與當陽、襄陽之聯系,如此則江陵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