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圍城阻援(第1/3頁)
章節報錯
如果有誰以為周瑜會給曹仁半點喘息的機會,那麼他就大錯特錯了。稍事休整過後,新一輪的進攻便開始了。
“此戰,務必將曹仁之水上力量予以徹底消滅!”周瑜如是說。
進攻開始的時刻正是旭日初昇之際,鮮紅的太陽映得五色旌旗格外奪目,也映得如林刀矛殺氣騰騰。
踩著隆隆鼓聲的節奏,我四千步兵在周泰統領下闊步向江陵城推進,將士們踏步動地,喊殺震天,那迫人的氣勢,直如江洪傾瀉卷地而來。
江陵城南距大江不過七裡,大隊騎兵根本無法在這樣狹窄的戰場馳騁迴旋。對於曹仁來說,最保險的戰法無疑是據堅城而守,然而連番戰敗之下,曹軍正士氣低落,若再龜縮城中不出,只怕士氣會愈加一落千丈。他急需一場勝利,可要獲得這場勝利只能仰仗具有絕對優勢的騎兵,奈何江陵的地理條件決定了,若欲出動騎兵,至多隻能出動一支數百人的敢死隊,以急速沖垮我軍步兵戰陣的方式速戰立威。
倏忽間鼓號聲大作,江陵城吊橋放下,城門開啟,一隊騎兵狂飆般馳出城門,捲起煙塵滾滾,直撲向周泰戰陣。
彷彿輕舟破浪前行,這隊騎兵所過之處,周泰的步兵方陣立刻豁開一條口子一排排分向兩邊退卻。然而,當他們一路馳突至方陣中央,赫然橫亙眼前的,卻是一片由長牌堅盾密集護衛的矛林。
長矛刺入肉身,即刻見血。人喊馬嘶之際陡然一個回身才驚覺,先前豁開的口子已迅速合攏,而他們,已被團團圍在垓心。
這隊三百人的騎兵由此前守衛中夏口的牛金率領,他大約很想將功補過,然而此刻他率領的這隊騎兵卻像一葉小舟被捲入驚濤駭浪,轉眼垂沒。
突然之間,勁急的號角聲再次響徹天地,又一隊騎兵伴著隆隆的馬蹄聲動地而來,隊前赫然一杆“曹”字大旗迎風招展——
曹仁親自出馬了!
不愧是曹軍中威名赫赫的戰神,但見他一騎當先,大呼著沖入戰陣,那周身散發出的強大氣場足以令所有人望之生畏。沐著血光,他反複在戰陣中馳突,救出牛金,又拔出餘下的還活著的己方士卒,其壯勇足以令三軍震撼,令敵手膽寒——
他一定很得意吧?
可等一下等一下,此戰不是旨在消滅曹仁水軍麼,卻為何如此這般在陸地上糾纏?
“《淮南子·兵略訓》有雲: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若鬼之無跡,若水之無創。故所向非所之也,所見非所謀也。”
戰前,對於此戰方略,周瑜這樣解釋。到了具體執行階段,則是由周泰率四千人為前鋒佯攻江陵城拖住曹仁,我軍主力則乘隙逆江西上,進至位於江陵上游的枝江,奇襲百裡洲。
長江東流至此枝分為二,枝江之名即由此而來。從枝江至江陵,共有九十九洲盤佈於大江之中,其中百裡洲為最大者,其周廣百裡,中有桑田甘果,映江依洲。自我全軍渡屯長江北岸,曹仁殘存的水軍便退據於此。
百裡洲戰略地位之重要不僅在於其毗鄰江陵,水軍駐紮於此可與江陵城之陸軍互為掎角,更在於此洲為江、沮、漳三水彙通之地。
沮水源出漢中房陵縣的景山,向東南流經南郡的臨沮縣、當陽縣、枝江縣彙入長江。漳水源出臨沮縣的荊山,向南經當陽縣,複經枝江縣北的烏扶邑彙入沮水。而沮水向南彙入長江的沮口,正位於百裡洲東北。
是以此戰,非但是要消滅曹仁僅存的水上力量,奪取制水權,更是打通經沮、漳水北上當陽、臨沮之通道的第一步。而周泰在江陵城下的試鋒,贏也好輸也罷,不過是此戰“聲東擊西”方略的第一步——而已。
當火紅的夕陽收盡江面上的最後一縷餘暉,我們終於踏上了百裡洲那松軟潮濕、微微沁著草木香的土地。
“這幫笨蛋也太不禁打了嘛!”
“禁打才怪,本就是挑剩下的,不然不早跟著曹操去了赤壁?再說,荊州水軍哪一次是咱們的對手了”
“說的也是。那你們猜猜,曹仁這會兒在幹嗎?”
“我猜啊,他十有八九在揉腦門兒!”
“揉腦門兒?怎麼講?”
“一下子從天上摔倒地下,摔暈了唄!”
“哈哈哈……”
在此期間,劉備亦異常順利地拿下了荊南四郡——確切地說,是異常順利地接受了四郡太守的投降。唯一出現變故的是武陵郡,武陵太守金旋降而複叛,為劉備所攻劫死。
雖說早在赤壁之戰剛結束時,劉備就迫不及待地上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可事到如今,這武陵太守的空缺由誰來填補,卻不是他和他所扶植的荊州刺史能說了算的。
偏偏就在此時,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勢甚猖獗。周瑜遂提出由此前一直在油江口養傷、現已痊癒的黃蓋前往平亂,並繼任太守。劉備見周瑜言語雖客氣,態度卻顯而易見地強硬,也只得應允。但作為交換條件,他提出將諸葛亮派駐臨蒸[1],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周瑜便也順水推舟。
西線荊州戰場形勢一片大好,可東線淮南戰場的情形就不那麼令人樂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