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山雨欲來(第2/3頁)
章節報錯
“誰?該不會是劉琮吧?……或者,劉琦?”
“劉備。”
“劉備?”乍聽到這個名字的一瞬間,一顆心竟是沒來由地顫了一下。
“荊楚與江東鄰接,江山險固,沃野萬裡,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如今劉表新亡,二子素不和睦,軍中諸將亦各有彼此,分作兩派。劉備天下梟雄,與曹操仇隙甚深,寄寓於劉表,劉表妒惡其能而一直不予重用。當此之時,若劉備與劉表二子齊心協力,上下團結,我們則宜與之和平共處,共結盟好;反之,若雙方離心離德,我們則應另作打算,以濟大事。”
——魯肅請求前往荊州弔孝時,對權如是說道。
“所以……你們是想扶持劉備,來對付劉表的兩個兒子,以及曹操?”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樣不好麼?”
“可到最後,你怎麼能保證自己一定是那個得利的漁翁呢?”
挑了挑眉,權似乎陷入到某種沉思中。“你似乎對劉備印象不佳?”隔了一會兒,他笑問。
“也不是……”
垂下眼簾,我開始回憶這些年來所聽到的關於劉備的種種。建安元年,我還在壽春,袁術與彼時據有徐州的劉備交戰,舅父、周瑜都在軍中。袁術唆使呂布偷襲劉備後方,擄掠了劉備的妻子兒女,導致劉備軍大潰,走投無路之下,只得反過頭去向呂布請降。已佔據徐州的呂布接受了他的投降,將妻兒還給他,讓他屯駐小沛,為自己看守門戶。不久,劉備再度聚合了萬餘人的兵馬,呂佈於是率軍進攻小沛,劉備戰敗,前往許都投奔曹操。曹操十分厚待劉備,將他表為豫州牧,又給他軍糧,讓他收合散卒,防禦呂布。建安三年,呂布派高順、張遼進攻劉備,曹操雖派夏侯惇援救,但依然未能挽回敗局,劉備單身逃走,妻兒再次被擄。一個月後曹操親率大軍征討呂布,呂布兵敗被擒,曹操猶豫著想收伏呂布為己所用,然而劉備力勸曹操殺死呂布。劉備尋回妻兒,與曹操一同回到許都,曹操將他表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建安四年,窮途末路的袁術欲經徐州投奔袁紹,曹操遣劉備前往徐州截擊袁術,袁術北上不得,發病嘔血而死。恰於此時衣帶詔事件敗露,劉備亦參與了董承等人的密謀,見同謀者皆被曹操誅殺,劉備殺死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據有其地,周邊郡縣亦多背叛曹操響應劉備。此時已是建安五年,劉備擁眾數萬,遣使與袁紹連和。曹操派遣部下攻打劉備不克,於是親自率軍從官渡前線殺奔徐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敗劉備,擄劉備妻兒並擒俘關羽,劉備逃奔袁紹。在官渡之戰的關鍵時刻,袁紹遣劉備前往汝南與當地的黃巾軍首領劉闢等——本來是策的盟友——聯合,攻掠許都周邊。便在此時關羽回奔劉備,而劉備再次被曹操大將曹仁打敗。大約他敏銳地覺察到了什麼而打算離開袁紹,以幫助袁紹南連劉表為名,劉備再次帶兵來到汝南,與黃巾軍首領龔都等合兵一處。未幾袁紹大敗於官渡,建安六年,曹操再度親徵劉備,劉備兵敗投奔劉表。劉表待劉備以上賓之禮,又為他增兵,讓他屯駐於自己的北面門戶新野以防禦曹操,直到如今。
“許多年前中護軍曾說過,劉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人。”收回思緒,複沉吟許久,我再次開口道。
“我看到的,卻是一個每戰輒敗,奔亡不暇,必得傍人籬壁方能生存的人。”
“可這樣一個每戰輒敗,奔亡不暇,必得傍人籬壁方能生存的人卻被曹操評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微微眯了一下眼睛,權再次陷入沉思。“一切等子敬回來再說吧。”良久,他說。
魯肅迎劉備進駐此時已歸屬江東的江夏郡鄂縣之樊口[2],並帶著劉備的首席幕僚諸葛亮回到了柴桑!
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大軍進至新野[3],劉琮投降。劉琮不敢將乞降之事告知正屯於樊城[4]的劉備,許久之後等劉備發覺,曹軍已近在眉睫之內。劉備一路南逃,攜民十萬,想要據守軍實充沛的江陵[5],卻在當陽[6]長坂被曹軍追上而大潰。劉備棄妻子兒女,只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逃往夏口,與劉琦會和。曹操在佔據荊州州治襄陽[7]後繼續向南推進,佔據江陵。
盡管日夜兼程,魯肅還是晚了一步,當他在當陽長坂遇到劉備時,劉琮已舉荊州之地投降曹操,劉備則兵敗如山倒。在向劉備表達慰問後,魯肅問劉備今後作何打算,劉備回答說想要投奔與之有舊的蒼梧太守吳巨,魯肅則誠懇地勸說劉備與江東結連和之好,共建大業,並以諸葛瑾好友的身份向諸葛亮示好。諸葛亮深知情勢危急,遂立即動身與魯肅一同來到柴桑。
然而,權並未如魯肅所預期的那樣立即接見諸葛亮,而是請後者先入館驛歇息,並吩咐相關人等好生接待,此後便屏退所有人,獨自留在書房中,直至深夜。
第二天,權依然未有任何表示。
第三天,面對仍似無動於衷的權,各種猜測與流言終於按捺不住,開始蜉蝣般蔓延。
“魯子敬為何要迎劉玄德入吳?聽說曹公恨劉玄德入骨,為了追擊他,親率精騎五千出襄陽,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是啊,聽說曹公自江陵出發,將要順江東下。萬一曹公以此為藉口攻打江東,那便如何是好?”
“我看主上也未必會扶助劉玄德吧?那諸葛孔明擺明是來柴桑求援的,可三天了,連主上的面都還沒見到。”
“這麼說,主上他……那,主上可會殺劉玄德?畢竟,若我江東不予扶助,則劉玄德必死無疑!既如此,何不效法遼東太守公孫康斬送袁熙、袁尚首級事,送曹公個順水人情?”
“這個麼……不好說,不好說啊!劉玄德若死,荊州砥定,誰敢保證曹公的下一個目標不會是江東?唇亡齒寒,魯子敬之所以欲與劉玄德結盟,無非也是打的資之以禦曹公的主意。”
“助也不是,不助也不是,這倒難了。”
“只不知主上如何作想?”
“誰曉得呢?主上的心思,越來越難猜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