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1/4頁)
章節報錯
又是一個下午,很多的人都已經快要站不住,端著槍的手都有一些顫抖。
張承看著他們的動作,總算是比較規整了一些,心情才稍微好一點兒,之前的列隊訓練收到的效果也不錯,雖然現在還有個別的人左右不分,但是在三個把總的不斷訓練下,總算是好了一些。勉勉強強能夠看見他們的佇列,張承想要的不是他們是機器人,而是他們能夠序列整齊,服從指揮,戰場是無情的,也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明白。
張承現在的兵制還有一些混亂,經過了一次一次和三個人的討論以及觀看了戚大帥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之後才得出來的,按照戚大帥的方法設定軍隊的編制,這才是最符合這個時代的規制。
張承的規劃是這樣的:把把總變百總,一個百總統領一百一十七人;每個百總下設三個正旗總,三個副旗總,旗總管理指揮和戰爭,副旗總管理後勤;一個旗總下三個隊正,管理十二個士兵,士兵分為圓牌手兩人,狼筅手兩人,長槍手弓箭手)兩人,大棒手兼弓箭手)兩人,火兵兩人。現在張承只是一個小小的千戶,也用不了諸如千總和營兵等等規制。
而且張承已經透過了兵律令,要求每個將官都必須要認字,認得律令和法典。
而在差不多同時期的歐洲,莫里斯已經完成了軍事改革,專業計程車兵就像流水線一樣被生產出來,軍隊的專業化、制度化和規範化,讓歐洲軍事迅速崛起。
莫里斯軍事改革最大的貢獻就是制定出標準化的訓練寶典,而現在張承需要做的就是這個。
現在張承也根據他們兵種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標準,比如火銃隊就是不需要準確度,而是需要動作的整齊規劃,發射速度也要更快。這個時代的火銃來說什麼所謂的準確度就是一個笑話,雖然戚大帥對於火銃部隊的訓練方式是一百步外進行射擊,但是看到他們這個樣子之後,也就暫時放棄了這樣的想法。
等到自己有了一定的人,改良了火銃之後才能進行這樣的部署。
現在的目標就是讓他們在相同的時間內儘量射出更多的彈丸。如果明末的彈丸能夠進行大規模的覆蓋,加上火藥的質量合格的話,那麼能夠進行野外進攻,但是張承沒有指望這個能夠發揮奇效。火器固然好用,但是在火器初期,真的威力不大。
須知道,明末的火器大都保管不善、用料隨意、彈丸不合口,甚至能夠出現壓藥太實、藥量不合理、火孔堵塞等等問題,甚至導致其射程都不如弓箭,官員貪汙導致用料越來越少,槍壁非常薄,一使用就炸膛,根本沒人敢用火銃。
張承倒是不擔心這類問題,他在贛州搞到了一批火藥,也就不知道是炮藥和槍藥。測試了幾次,然後炸了幾次膛,總算是清楚了具體的用量,不過針對各種各樣的火銃,用料的多少也並不清楚,所以張承想要自己去設立一個火藥局。
不過現在還為時過早。
看著眼前的這十幾根火銃,張承有點兒哭笑不得,戚大帥的火器裝備率有五成,張承的裝備率只有半成不到;而且戚大帥的遠端攻擊手段的構成也層出不窮:一百步是火銃部隊,八十步是火箭,五十步是弓箭。敵人越近攻擊手段越多,在肉搏之前就已經消耗了敵人大部分的精力。
現在張承最缺的就是糧食,其次是錢。所以需要遷民,需要有人來耕種,來為自己產糧食,給自己的軍隊吃飯。
此時此刻已經完成了下午的第二輪射擊,全體聽著口令拄槍矗立,張承點了點頭,對著孫林說道:“你現在可以擔任他們的訓練官,以後就按照這個標準進行,沒有到標準,不準吃飯,不準回去,你也一樣!”
這個鋼鐵一樣的漢子立刻說道:“是!”
“你們知道了麼?”張承回過頭看著那些隊正。
“聽見了!!”
“孫訓練官。”張承說道。
“是,大人。”孫林一路軍姿走了過來,按照張承製定的規定立定,右手平放在胸前,行了一個軍禮。
張承已經把軍隊裡面的跪拜禮都取消了,現在張承需要,以後無論是士兵見自己還是手下見自己,都不必行跪拜禮,否則的話需要打板子。
張承相信,所謂的尊敬和權威不是靠這種跪拜禮和三跪九叩才能得到,這樣得到的,可能只有奴才。在明末的那些軍隊裡,或許只有家丁能夠稱之為士兵,其他的可以叫做乞丐,或者奴才。
“現在這一隊訓練得不錯,這是你的功勞,以後他們就交給你訓練,我相信你一定能夠訓練好。”
“屬下定不負大人的囑託!”
勉勵完了剩下的人之後,張承又去了桑浦山下的匠戶營,看了看他們。張承到了的時候,他能夠明顯感到氣氛的不同,一開始的時候是一種迷茫,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是怎麼樣的,可是現在能夠感覺到一點點的活力。雖然很小,但是確確實實感受到了。
那個為首的匠戶喚做姜洋,因為最開始的時候是他最配合張承的一系列的動作,包括收編和管理,得到了的信任,於是就讓他管理這十幾個匠戶。須知道,他們都是從都司裡面逃出來的,明代的工部管理明帝國,各個地方的都司都有一些專業的軍匠,專門生產一些兵器,包括火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些人和民間那些匠戶不同。他們屬於所謂的編制內,一生都和兵器打交道,非常熟悉它們的鑄造過程。
“大人,我們在保護它們的同時,還抓獲了一個人,還有一個隨同,看樣子與眾不同,不知道大人意下如何?”
張承心下思索了一陣,覺得也可以見一見,萬一是什麼人才也別讓自己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