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贛南剿匪記·三(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人高見。”宋應星頓首再拜。
……
……
第二天大清早,公雞還沒有起來,衣衫襤褸的軍戶就被他們的指揮使大人趕了出來,分發給他們一堆亂糟糟的兵器,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
走過了山,幾個年邁的軍戶走路不穩當,當場摔了一跤,直接半身不遂,本來他們就不滿指揮使的政策,心中頗有怨氣,正好藉著這次的事情發難。
指揮使為了不讓事情擴大化,不得不停下來休息,於是在出發了半個小時之後,終於有了第一次休息。
休息完畢,又行軍,對面一條小河,指揮使又張羅著讓他們去搭浮橋。結果幾個人又掉進河裡被沖走了,於是又是輿論大譁,不得已。又一次安營紮寨,這是第二次休息。
不過就在他們休息的時候,傳來了一個好訊息。
贛州衛奉了督師萬元吉的命令帶了三十多人同指揮使大人匯合。
同時從潭口巡檢司哪裡撥來了十幾條船,這樣他們可以走得快一點兒。
現場頓時歡呼雀躍,因為他們聽見了這裡面的一個訊息:那就是帶來了一點兒口糧。
天可憐見,明末的時候,衛所出兵都是衛所兵自己帶糧食。
至於說上頭髮下來的糧食,一般都是進了那些官員的口袋,中央發到管事兒的官員,這是第一次;中央到地方,又是一次;地方到下轄地方政府,又是一次;下轄地方政府到指揮使,又是一次;然後到衛所兵手裡,可能只剩下米糠和穀皮了。
糧食都被貪墨得發不出來,只能夠衛所兵自己帶糧食。天可憐見,哪裡有這般打仗的道理?!
然而這就是事實。
一群軍戶乘著破破爛爛如同快要報廢的小船搖搖擺擺地進入到了贛州城。
張承為了避免麻煩,同時也因為船的數量不夠,更因為這裡其實距離贛州並不遠,就自己帶著隊伍走路。
一夜無話。
第二天,終於到了贛州,張承匆匆忙忙跑到了濂溪書院參加會議,這次主要是因為土匪最近突然嚴重起來,大家都急匆匆地想要解決這邊的匪患。
張承不用想都知道這裡的原因。
無非就是土匪得到了官府要圍剿他們的原因,打算趕緊屯積物資罷了。
這次需要剿滅的土匪就是位於楊仙嶺的通天王。
這人本來是一個商人,野心極大,想要直接做江西王。一直徘徊在楊仙嶺,而楊仙嶺下就是沙河鎮,沙河鎮對面就是梅林鎮。
而梅林鎮就在贛州的邊上。
通天王的老巢就在楊仙嶺的嶺頭上,這裡原本是一代風水大師楊救貧修行的地方。
這位倒好,起事之後直接把這裡改造成了一個土匪老巢。這裡山清水秀,是贛州城三條龍脈匯聚的地方。選擇把這裡作為他起事的地方,看來此人所圖不小。
張承看著山頂的地方,冷笑一聲,轉身離去。
……
……
下午,幾個人在會議上沒有絲毫營養地進行交流互相之間不斷進行扯皮,一個說自己這邊人困馬乏,不適合作戰——天可憐見,你不就是來接我們的那些人麼?你們還人困馬乏?
然後就是其他的人,大都是相同的說辭,語氣裡面的暗示無非就是自己不行了,沒有別的辦法去剿匪啦。另請高明吧!
完全沒有要攻打這群土匪的打算。
主持這次會議的還是那位沈先生,此時他已經漲紅了臉,厲聲呵斥下面的幾位不體恤聖上,然後又是一頓罵,奈何這群人臉皮厚得如同橡皮,不但能夠自動遮蔽辱罵,還能夠反彈,真的是叫張承歎為觀止。
於是。剿匪的主力自然落到了張承的頭上。
張承本來就有意磨礪一下這群剛剛訓練出來計程車兵,讓他們見一見血,熟悉一下戰場,這樣的土匪,正好幫他們磨礪一下,見過血,才能真正叫作——軍人。
喜歡伐清1646請大家收藏:()伐清1646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