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贛南剿匪記·三(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承到底還是沒有給他一個準確的答覆,只是讓他按照自己這邊的標準堅持一個月去做那些動作,堅持下來了,他就是自己計程車兵;沒有堅持下來的話,他還是軍戶。
於是,毫無意外地,這個大漢最後走了。
事情自然交給了江若水,這個絕對不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單純就是因為巧合罷了。
處理完這邊的事情之後,張承那邊計程車兵已經吃完了飯,此時正把自己背上的褥子放在地上,整整齊齊地坐在上面休息。
話說,和張承這邊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指揮使那邊,那邊的午飯因為之前的意外,不得不繼續煮一鍋,到了下午一點半,指揮使也不管那些人有沒有吃完,直接讓自己的親兵拿著棍棒驅趕那些人。結果因為指揮使大人氣急敗壞,完全忘記了他自己的行軍路線,大軍頓時如同一個麵糰一個擠在大路上。
指揮使只好停下大隊,張承看他面色潮紅,顯然已經是非常憤怒。急匆匆叫過來幾個千戶過來鎮住場子,又急急忙忙制定了行軍路線,也不知道是不是忙得暈了頭,或者說是憤怒得腦袋短路,竟然忘記了張承的部隊,直接把左千戶所放到了最後,自己帶著十幾個家丁在一邊喝罵不止一邊重新拿起棍棒打人,試圖維護秩序。
於是乎,在這樣連連的喝罵和棍棒下,一行人只走了十幾裡的路,慢慢的天就黑了,可是一些底層的軍官還在那裡打罵不斷,一些人有不認識路,走了那麼久,居然發現又回到了原點,當場又吵起來,說些什麼要趕緊回去。
指揮使看到眾人的怨氣都非常大,他也沒有爆發什麼王霸之氣,只是讓他們休息一會兒,然後在這裡安營紮寨,準備晚飯。途中,指揮使大人終於迴光返照,想起來還有張承這號人,趕緊請他過來主持一下這邊的事情。
張承和他手底下的那些將官都對他們非常不屑,可是這是指揮使的事情,雖然張承背後隱隱靠著張家玉,但是他也沒有必要去和指揮使發生一些不好的爭執,便無奈地配合他進行規劃工作。
那些軍戶晚上的宿營地大都是直接找了一個比較平坦的地方安營紮寨,絲毫沒有顧及什麼其他的情況,而張承這邊的營地在一個小小的水潭邊上,正好有水源。營地周圍還挖了一個小小的壕溝,而且距離遠處的樹林有一二百米,如果有什麼突發危險,也能夠及時進行防備。
後勤兵從驢子背上取出帳篷,分發給每一個士兵。
幾個夥兵在一邊進行巡邏,每一個半時辰換一班崗,這樣他們也不會特別疲憊,從晚上十一點到第二天凌晨四點是一個時辰換一次崗,這樣也能夠保證他們不會太過於精神恍惚。
夜幕隨著夕陽的低垂漸漸籠罩大地,明月從遠山之上升起,周邊的蟋蟀不停地叫喚,如同對面的軍戶那般熱鬧,如同晚上的野營一般,鶯歌燕舞。小孩子和那些大人歡快的笑聲時不時傳出。
“想不出對面的軍紀竟然敗壞成如此模樣。”站在一邊的宋應星說道。
實在是由不得他不感慨,兩者對比之下,實在是很難對對面的軍隊有什麼其他的好感。
“先生說笑了。”張承臉上露出微微的笑容,一邊對著宋應星說道:“我也是不知道這樣下去如何是好。
不過既然我們是最後的左千戶所之中,那就在最後吧,正好和他們一起分開,免得出現什麼不必要的麻煩。
但是如此一來,免不了要忍受他們的烏龜速度了。”張承說完這句話後話鋒一轉,對宋應星說道:
“先生可知道我為什麼要帶著你過來?”
宋應星拱了拱手說道:“大人看我喜歡研究那些微末之學,便帶著我過來實際考察,研究山川地理。我經過大人前幾次的提點,已經知道了自己的缺陷,絕對不可以拘泥於書本,還需要自己躬行之,實地去考察,才能有所收穫。”
“確實是如此,不光光如此,還需要的是,有自己的思考,總結,這樣才能夠去寫出一本曠世奇著。”
“大人說的是。”
宋應星拱了拱手,張承趕緊把他扶起來。
實際上張承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夠去指導他什麼,畢竟天工開物這樣一部煌煌巨著照耀了中國的近現代史。
自己也談不上什麼能夠教導的,主要就是結合一下後世的知識來給他一點兒建議,讓他不要被後世一些無恥之人戳著脊樑骨說他剃了發。
而且,就張承知道的,如果你去街上拉出一個人,他可能不知道宋應星是誰,但是肯定知道天工開物。
一邊的宋應星看著對面歡快的軍營,有一些憂心忡忡:
“大人,我是知道衛所兵的敗壞的,可是我不曾想竟然能夠敗壞到如此的地步。
也不知道接下來的行軍如何能夠把山頭的土匪剿滅。”
“先生不用擔心。”
張承笑了笑,周邊溫暖的國光讓他的臉一半明亮,一半隱匿在黑暗中:
“先生可知道我為何不和他們一起安營紮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想讓他們的那種風氣傳給大人你的軍營?”
“先生高見,正是如此。
若是他們的那種風氣傳到我這邊,大家都以為來到軍營就是為了混飯吃,為了保全自身,這樣於國家如何?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若是這樣的事情不在源頭制止,以後想要糾正就太難了,若是出現在兩方的對戰之中,很可能影響整個戰局。”
張承直接把自己的擔心說了出來,反正宋應星已經是自己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