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南洋一戰功成,大明的戰備狀態,也慢慢結束。許多商品物資,也漸漸供應國內市場。什麼布票、鞋票,都已不同程度的廢除。

不過和糧食有關的商票,依然在通行!

畢竟糧食是要種的,需要的不僅是人力,還有時間。所以短時間內,糧食缺口,沒那麼容易補齊。

為此,大明,還制定了加強版的‘大糧倉’計劃。

這是在之前‘東部大開發’的發展規劃上,更細緻的延伸。只不過側重點,集中在種植業與畜牧業。像光復直轄市、南方省、新華省三個地方,就屬於種植業與畜牧業的輪種地區。

而‘大糧倉’計劃,則要求這些省份的土地種植面積,在96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水稻和小麥的產量,則最少提高兩倍。牛羊的存欄量,也要比去年,增加一到兩倍。

畢竟肉食緊缺,不利於大明百姓身體素質的提高。到時候一個個面黃肌瘦的,都影響到了徵兵的水準。

只是這計劃,對人口的需求,就大了。

所以接下來的日子,這三個省份,就成了移民重點。很多清國來的漢人,就被優先安置過來。

另外,結合南洋海島的氣候優勢,爪哇島、帝汶島也被納入進來。只是爪哇島屬於南洋海外領,帝汶島則是單獨的行政省。在體制上,可能影響到‘大糧倉’計劃。

因此大明領導層經過討論決定,將爪哇島,從南洋海外領分離出來。並隨即成立爪哇省,府治為巴達維亞。不過出於漢化考慮,大明將‘巴達維亞’的名字改為‘椰城’。

本來在幾百年以前,巴達維亞就已經是輸出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稱呼上則是巽他格拉巴sundakeapa),意思是“椰林密佈之地”,或“椰子林的世界”。

1527年,穆·斯·林首領領導印尼人民打敗了葡萄牙殖民者的艦隊,收復了巽達加拉巴,把這裡改名為雅加爾達,意思是“勝利之城”,“光榮的堡壘”,雅加達的名稱就由此演變而來。

如今大明取其漢譯,也是明確大明對爪哇的統治權。

其實若單輪氣候,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婆羅洲等地,也都符合‘大糧倉’計劃。但是再算上安全形勢、地理位置、移民條件等因素,只有爪哇省和安西省符合。

一來是這兩個地方,發展大體平穩。二來是居於大明疆域內部,安全形勢有利。三來是土地開發的歷史較早,適合耕種。

這就使得爪哇省與安西省,迎來了發展的高·潮。

而原來南洋海外領的中心城市,則正式轉移到新山。由於在明英之戰爆發前,南峰就帶著南洋海外領的上層行政人員,轉移到了新山。所以此番划走爪哇島,對南洋海外領的影響不大。

如今除了一些不算重要的行政部門,還在轉移外。其它的,早就在新山,開始辦公。並且得益於婆羅洲、菲律賓的納入,南洋海外領的地盤,不增反減。

喜歡雄起澳洲請大家收藏:()雄起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