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善後(五)錫蘭(第1/2頁)
章節報錯
以大明向來廣收移民的政策,其實是很不願遣返暹羅移民的。但從明暹關係的大局上,還是予以痛心的遣·返。惹得很多國內關注移民生活的報紙,都大幅度報道暹羅移民,用各種方法,逃脫遣·返的心酸故事。
甚至為此,還發生了好幾起命案!
其中影響最大的,要數暹羅移民沉船案。當時有一千多移民,在即將抵達新山港時。突然聽說大明,要嚴查並遣返暹·羅移民。嚇得船主,馬上掉頭就跑。
結果在海警的追擊下,碰上了暗礁。發生了極其悲·慘的沉·船事故!
由於當時船隻超載嚴重!且為了防止暹羅移民被人發現,船長將各個通向甲板的通道,都用鐵板封鎖。使得沉船一發生,移民們都被困在封閉又擁擠的船艙內。
儘管海警第一時間就展開救援!
但時間不等人,很多移民因為缺氧、踩踏,而窒息身亡。這件事後來被某位人道主義爆·棚的記者,給發表在新山的《大明日報》上。一下子,就傳得天下皆知。
惹得很多很早加入大明國籍的暹羅人,都忍不住寫陳情信。希望大明的移民司,能對遲來的暹·羅移·民,法外留情。
但本著國與國的關係,大明還是硬抗了下來。並且透過輿論手段,將‘暹羅移民’淡出大明百姓的視線。這才使得這一事件,慢慢渡了過去。
如今暹緬戰事又起,南邊丁加奴、吉打、吉蘭丹等蘇丹國,也使邊境頗不平靜。而暹羅國庫,又極度空虛。於是賦稅加徵,又變本加厲。
很多靠海的暹羅人,就透過各種手段,前往大明。還留在國內的暹羅人,則對緬甸官方,心生不滿。如果戰事上,又連連不利。那百姓心中的怨氣,肯定急劇升級。
畢竟投了那麼多錢,軍隊卻連吃敗仗。是個人都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打了水漂。何況是那些咬著牙根子,將不多的口糧,拿出去繳納賦稅的暹羅人。
且古語有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百姓對官府的不滿,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揭竿而起,爆發規模宏大的起·義。
那樣的話,暹羅也是一團亂麻了。
這對大明來說,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只是考慮到緬甸的存在,大明也不會讓暹羅就這麼倒下去。畢竟根據中南半島的歷史發展來看,暹羅與緬甸,總是一家興,一家衰。所以只有二者共存,才能維持微妙的平衡。
從而防止中南半島,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因此在適當的時候,大明仍會對暹羅施以援手。只是大明的援助,向來要拿東西換的。並且價值,也不能低了。否則,大明是看不上眼。也不知道暹羅到那時,又會拿出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換得大明的援手。
反正無論如何,大明都會成為最後得利的漁翁。
而且依照大明的本性,向來‘吃肉不吐骨頭,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所以即使伸出了援手,大明也仍然會在消化了戰爭紅利,騰出了精力後。將戰爭的長劍,指向暹羅和緬甸。
到那一日,中南半島,也會改姓為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