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國的暹羅王子依剎羅頌吞,也就是未來的拉馬二世,也清楚這一點。便立即派遣使者,帶上豐厚的禮物,去大明請罪。

但古語有云,冤家宜結不宜解!

想當初,暹羅撕破條約,驅趕大明使者的傲慢樣子。可把大明,得罪透了。所以現在,怎麼可能輕易饒了暹羅呢?

於是那些派過去的使者,連暹羅灣都沒出,就被大明的海警,給當成走·私分子,野·蠻的逮捕了。

由於大明是故意的,所以無論暹羅使者怎麼解釋,海警都揣著明白裝糊塗。弄得暹羅官方,不得不出面。用官方手段,才將使者解·救出來。

這件事,還被大明的報紙,大·肆報道。惹得南洋地界,人盡皆知。很多生活在大明的新移民,都不好意思跟人說,自己是暹羅人。免得被人知道,憑白拉低身份。

作為與暹羅世敵的緬甸國王孟雲,一聽這件事,都笑得合不攏嘴。畢竟暹羅國威大損,對緬甸是極為有利的。並且在他看來,大明此舉,透露的訊息不簡單。

因為大明如果想拒絕暹羅的求饒,大可不必理會。完全沒必要,讓報紙,將這事大誇其辭的報道出來。

所以他私心想著,大明這是想讓緬甸,將暹羅往死裡整。

若說之前,還顧忌著大明。而不敢放開手腳,大動干戈。那現在,得到大明這個允許,卻是可以好好的,大幹一場了。便在現有的基礎上,再次徵兵。生生將緬軍,擴大到五十萬。

雖然都是新兵,戰鬥力還有待提高。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在戰場上,往往都是真理。所以這麼多人一奔赴薩爾溫江,暹羅軍方的壓力,就陡然大增。

戰爭的激烈程度,也提高了數倍。滾滾而下的薩爾溫江之水,都被鮮紅的熱·血染·紅。

也是貢榜王朝建立以來,從來都是開疆擴土。就是孟駁國王在位時期,和北方強國大清開戰,也沒有割地賠款。向來擁有雄心報復的孟雲,自然不能允許自己手上,出現割地賠款的先例。

所以自去年簽訂《暹緬和約》後,他就一直尋找機會,奪回地盤。只是之前,因大明礙著。和暹羅,又是同一個陣營。使得他不好找由頭,收回和約。

卻沒成想,就在他為此苦惱不已的時候。暹羅竟然自己撕毀和大明的條約,給他提供了充分的藉口。

如今有大明提供支援,怎麼著,也要收回割讓的土地。

正是這個原因,促使他不顧國內漸趨凋敝的民生。而強硬的,徵召新兵,擴充軍隊。並與暹羅,大打特打。

好在這種局面,是大明最想看到的。

因為只要暹緬之戰,停不下來。那大明,就能發展得更安心。畢竟大明是作壁上觀,純粹的當一個看客。無論怎麼打,都不可能牽扯到大明。說不定,還因為戰爭,而武器大賣。

那大明的財政收入,又能提高一大截!

並且自古以來,打仗都是最消耗國力的!像緬甸雖然一時間,武裝出五十萬人的軍隊。但同時,也失去大量可從事生產的青壯男丁。而緬甸,又是以農業立國的。這麼一來,緬甸的農業生產,必然受到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