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訊息上,有沒有說英軍,何時到達南洋?”,對於這來勢洶洶的英軍,南峰不擔心是不可能的。

廖青搖了搖頭,回道:“當地的情報人員,並沒有得到確卻訊息。不過據推算,英軍在加爾各答,可能要耽擱兩個月之久?”。

南峰正想問怎麼要耽擱如此之久,廖青就跟著解釋道:“好像英軍要參與平·定南印度的軍事行動,並且印度總督,也要在印度當地,招募三十萬印度僱傭軍!”。

這可是一個重磅訊息了!

且不說英軍如何平定南印度,就說這三十萬印度僱傭軍,就是一股不弱的軍事力量。雖說印度僱傭軍,都是炮灰,但架不住人多啊!那一打起來,像蝗蟲一樣,前仆後繼。就算人民軍再厲害,也是有限度的。所以南峰心下,又升起一陣煩憂。

見此,廖青只靜靜的看著,沒有說話。

過了好一會兒,南峰才開口道:“那三十萬印度僱傭軍,都會派到南洋作戰嗎?”。如果真派過來,那南洋的英軍,就多了三十四萬人。再加上馬來殖民地的六萬英軍,總數已破四十萬。

而大明整個軍隊,都只有二十多萬人。算起來,將近大明的兩倍了。何況大明能參戰的,絕不會超過十五萬人。僅從人數對比上,大明就差了一大截。

無論大明計程車兵素質,多麼強悍。在人海戰術下,還是處於明顯的劣勢。作為南洋的最高指揮官,如何不心急。

所以問話的時候,語氣明顯急促了許多。

廖青也知道南峰的擔心,便沒有正面回答,委婉的寬解道:“以南洋多山丘陵的自然環境,即使英軍全部都來,也很難在陸上鋪展開來。而且咱們大明和英國較量的是海戰,靠的是船堅利炮。否則來再多的人,也只能石沉大海。”。

雖然他說的是實話,大明也有實力,不讓英軍登陸。但戰場上的事情,總是瞬息萬變。很難說有什麼漏洞,讓英國鑽了空子。等印度阿三登上岸,那漫山遍野的人,殺都殺不過來。

因此南峰心下的擔心,並沒消減多少。

這也是大明經歷的大戰少了!之前和荷蘭爆發衝突時,也沒碰到過一萬人以上的部隊。那激烈度,自然比不上即將到來的南洋之戰。如今突然面對三四十萬人,聽起來就駭人聽聞。

且南峰到底是長在和平年代的人!即使被那神秘組織刻意培養過,也沒學到多少參軍打仗的知識。而且這種十萬人以上的交戰場面,只在電視中看到過。

當下驟然降臨到自己頭上,那沉甸甸的責任感,壓得他有些踹不過氣來。便嘆了口氣,問廖青是否有其他的事要說。否則他要一個人待一會兒,想想可行之策。

同時也命人傳信給廖青和劉衛國,讓他們趕緊結束馬尼拉的戰事。好集中精力,應對人多勢眾的英軍。畢竟人數已超過預估,相應的軍事佈置,也得提早調整。

不然始料不及之下,捉雞不成蝕把米了!

反正不管怎樣,這一戰,大明都決不能敗!否則後果,誰都承擔不起。

於是廖青也長話短說,開始闡述第二件事。

這就是有關‘撒·旦復仇’計劃的啟動事宜。

按照原本擬定好的時間,撒旦復仇,應該在英國和大明,正式交戰後展開。這也是為了讓英國在交戰時,首尾不能相顧。從而使撒旦復仇計劃,取得最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