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峰的煩惱(三)--英軍到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且他的計劃,都是以情報司為主。這也就有了,打游擊的提議。到底都是揹著來的,很符合情報司的做事習慣。
沒想到,南峰為會此事問他,剛好有機會,將自己的計劃說出口。當下他看南峰的樣子,顯然認可了自己的提議。心下,也忍不住生出一陣滿足。
都是為了大明,能出一份力,自然是極好的。
這樣想著,他才緩緩說出自己上門的目的。
原來他剛得到印度那邊的情報,說是英國援軍,已抵達加爾各答。那是英國設在印度殖民地的首府,從1774年開始,距今已有22年。不僅是印度舉足輕重的深水良港,也是英國的重要據點,軍事重鎮。
訊息上說,來的英軍,總共有四萬來人。新式艦艇,有二十三艘。算得上規模龐大。
這也說明,馬戈爾尼的厲害。那嘴皮子功夫,也終是讓英國對大明產生足夠的警惕。否則不至於,興師動眾的,派出這麼多英軍和艦艇。
事實上,在南峰想來,英國就算派兵,也不會超過一萬。艦艇,也不會超過十艘。畢竟英國在南洋的利益不多,除了馬來殖民地和北馬魯古群島,就沒別的地兒了。
而且根據歷史的發展軌跡,英國現階段,比較注重商業利益,沒那麼看重地盤。不然拼死拼活,都不會放棄北美殖民地。
再加上英國在印度,只佔下了北邊的半壁江山。還有廣大的南印度,等著英國攻城略地。那地方,又有大明刻意扶持的反英勢力,應該能讓英國頭疼不已。
像後世,英國為了集中精·力,佔·領南印度。就和荷蘭簽訂條約,以馬六甲海峽為界,北邊的馬來半島,歸屬英國。南邊的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蘇拉威西島、帝汶島等廣大海島,都歸屬荷蘭。
這也證明了,精·明的英國人,只注重眼前的商業利益。
因此無論如何,英國都沒理由,盯著南洋不放,更不應該這麼賣力的介入南洋。
可事實卻是,英國真這樣做了!
這讓南峰,實在想不通。
廖青見此,連忙解釋道:“根據三個月前,情報司從英國本土發來的情報。說是英國近些年,海外貿易量大減。議會為此,還召開過全體會議,好像就是商量此事。”。
南峰微微揚起頭,滿臉疑惑道:“難道,這和大明有關?”。因為英國之前,也沒拿下南洋的商品市場。所以在南峰看來,這事好像和大明無關。但聽廖青的語氣,好像這事還這和大明牽扯上了。
果然,廖青點了點頭,應聲道:“這事確實和大明有關!”。
原來長久以來,世界就形成了一個很有規律的貿易現象。那就是西方國家,都想著花樣和東方的‘天·朝上國’貿易。無論是秦漢魏晉,還是唐宋元明,就是到了現在滿清,西方的終極貿易物件,都依然是古老的華夏。
歷史上,因中亞陸路交通受阻,還引發出了聞名遐邇的大航海時代。從而導致了新航路的開闢,美洲大陸的發現。
即使當前滿清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也改變不了西方國家,利用各種偷·渡、走私等方式,上門進行貿易。何況閉關鎖國,並不是說真的和外界沒有一點交流。
只是受到的限制,比較多而已。
否則專門從事外貿的廣州十三行,不可能成立。
而西方各國,之所以那麼積極的和華夏貿易。主要是幾個世紀以來,華夏就一直是世界的經濟強國,文化大國。用gdp表示,華夏就相當於現在的美·帝,永遠的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