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蘭芳戰火 (五) 登陸(第2/2頁)
章節報錯
也難怪劉衛國和張嘯,會生出別樣的情懷。
當第一支小木舟登上陸地,劉衛國和張嘯緊繃的心,也瞬時鬆了下來。畢竟早點靠岸,存活的希望,也會增大一分。他們也不願意眼睜睜的看著優秀的大明士兵,死在毫無意義的炮火下。
最後變成冰冷的屍·體,埋入地下。
且大明一直走的是精兵路線!
不刻意追求軍隊的數量,但非常要求軍隊的質量。
而這就關係到每個士兵的素質!
所以在入伍時,國防部的資質審查才會那麼嚴。入伍後,也培養得非常用心。
不說花的時間和精力,就說吃的糧食。每天三頓,從來都是乾的。那肉食,更是頓頓不斷。以致大明都有傳言,人民軍吃得比總統府還好。
很多被迫退伍計程車兵,就極捨不得離開軍隊。畢竟那麼好的伙食供應,只有大明一家了。
因此戰場上要是沒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對大明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好在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多的陸戰士兵,登上港口。然後九人一組,向炮塔靠近。為了增加陸戰士兵的火力,張嘯還將海軍半成的手榴彈,配給陸戰部隊。
這手榴彈,不僅體積小,質量小,製作也比較簡單。
主要由彈·體、裝藥、引信三個部分組成。其中彈體用於填裝炸藥,有些手榴彈的彈體,還可以生成破片。裝藥的型別,則決定了手榴彈的用途。
至於引信,則是引爆或點燃裝藥的一種機械或化學裝置。<左右,全彈長為100。全彈質量為300600g,也有例外的,僅有120g。
它的結構也很簡單,造價也相對低廉。再加上操作簡易,使用方便,就被大明生產了出來。
其實縱觀手榴彈的歷史,會發現它出現的時間不遲。最初由中國人發明,只是沒得到廣泛應用。
後來到了15世紀,歐洲出現了裝黑火藥的手榴彈。這才讓它進入人們的視線。
再慢慢發展到17世紀中葉,歐洲一些國家,在精銳部隊中,配備了野戰專用手榴彈。並把專門訓練使用過手榴彈計程車兵,稱為擲彈兵。
負責攻佔港口,摧毀炮塔的陸戰小分隊,就特別訓練過。所以使用起來,也是順溜得很。
如今大明製造的手榴彈,則是一戰時期,德國木柄手榴彈的翻版。只是在某些方面,做了改進。比如發火方式,增加了方向碰炸機構,應用在手榴彈的引信上。還將空心裝藥機構,用於手榴彈戰鬥部。
這樣加強版手榴彈,爆發出的威力,也是非常喜人的!
感謝黃薯、秦漢唐明、靜靜的書呆的推薦票,今天是光棍節,祝你們早日找到自己的幸福。)(未完待續。)
喜歡雄起澳洲請大家收藏:()雄起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