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希望號條約(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樣一來,滴水不漏的合圍之勢瞬間土崩瓦解。
趁此時機,李海帶著殘餘的大明士兵逃出重圍。由於他們知道如何在炮擊中保護自己,所以幾乎沒受到什麼損傷。
當他們回到希望號後,炮擊並沒停止。而是再持續了一刻鐘的時間,對山口洋展開報復性的炮擊。使得本就大火肆虐的山口洋,徹底淪為廢墟。
幸虧城裡沒多少百姓,否則定會死傷慘重。
其實蘭芳若沒將百姓遷走,大明還真不敢這樣肆無忌憚的炮擊。畢竟都是華人,張嘯他們還下不去手。
所以整座城市看似很慘,但死的幾乎都是蘭芳國計程車兵,真正的平頭百姓很少。
也正是這個原因,蘭芳國的高層徹底被震住了。他們不敢再惹怒大明,害怕所有城市都會變成山口洋一樣的結果。
於是派出大明最為熟悉的特使孫如復,認輸議和。在這期間,渤泥國也派出特使,居中調停。主要是為了防止大明過於削弱蘭芳國。
本來荷蘭和葡萄牙也想湊熱鬧的。結果張嘯以希望號太小,裝不下那麼多人,所以被直接排除在外。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的談判,最終在一月二十八日,簽訂了《希望號條約》。
原本的七個條件,也被縮減成了三個條件。
首先,蘭芳國承認對大明的攻擊行為,並誠懇認錯和道歉。並且願意賠償黃金三萬兩,以彰顯歉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然後,蘭芳國願意將山口洋租借給大明,但每年,需要支付一定的租金。至於具體的數額,還在商討。同時,大明也放棄對蘭芳國降低國格,改為自治領的要求。並允許蘭芳國繼續向清國稱臣納貢。但在這個基礎上,蘭芳也要視大明為宗主國。
這一條,是大明和蘭芳互相妥協的結果。本來租借的地方是坤甸,但在蘭芳國承諾不要租金後,就確定在了山口洋。至於字面上的商討,不過是為了維護蘭芳國的面子而已。
至於蘭芳國繼續對清國稱臣納貢,大明也是有著較為長遠的考量。畢竟大明這個字眼,和清國的忌諱太深了。想要用溫和的手段從大清那裡弄來人口,做貿易,那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那麼,蘭芳國就剛好起到了紐帶的作用。
而放棄自治領的要求,也是時候不到。畢竟大明正在大力發展國內,沒那麼多精力顧著海外。且讓蘭芳國改成自治領,也等同於亡國。所以在現階段,蘭芳國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的。
既然如此,大明也比較務實。將能拿到的好處先拿了再說,等以後發展起來了,還可以繼續拿。
最後,蘭芳和大明互為最惠貿易國,人員往來,商業貿易,通通不受限。
其實這一條,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人員不受限制,那大明就可以用最大的優勢,吸引蘭芳國的移民。
而蘭芳國顯然也知道這一點,卻礙於自身實力,無可奈何。因為大明在這一點上堅決不肯讓步,大有不服軟就再幹上一場的趨勢。所以為了臉面好看,聽起來舒服點,便改成了互為最惠貿易國。以商業為名,落人口之實。
其實他們要是有本事,也可以將大明的華人反吸引回來。
只是現實很殘酷,他們根本就沒那個本事!地盤、技術、礦產、武力等各方面,都遠遠比不上大明。根本就沒有上得了檯面的手段!
而那些被蘭芳抓住的大明士兵,也都放了回來。且他們都還過得不錯,傷者也照料得非常好。但打仗總會死人的,經過統計,大明一共死了十二人,傷了三十一人,等同於將百人軍隊給砍了一半。這也是為何三萬兩黃金一分沒少的原因!
不過死傷的都是招進來的土著和荷蘭水手,沒有現代來的大明人。事實上,整艘希望號上,也沒有五個現代來的大明人。
這樣的結果,也讓張嘯回去好交代多了。
當這一條約傳回大明時,已是一個多月後了。
那時恰逢春節,大明各地,除了一些重要的機關單位還有人員留守,其它行業部門,全都集體休假。
且由於這是大明建立以來的第一個春節,所以大明的領導們十分重視。楊崇總統還在廣播中發表重要講話,讓各地村鎮,熱熱鬧鬧的辦好這個春節。
感謝ddddssss、簡約物語92的推薦票,最近複習考試的壓力太大了,所以更新時間不怎麼穩定,還請各位讀者大大包容哈)
喜歡雄起澳洲請大家收藏:()雄起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