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希望號的人還在為航線而焦慮時,大明本土,一所希望小學內。

叮鈴鈴的下課鈴聲響起,在座的學生們紛紛開始收拾書包。沒一會兒,就結伴離開校園。

在大明,像這樣的希望小學有五所。其中三所設在希望城,一所設在征途鎮,也就是後世的凱瑟琳。另一所則是臨海鎮,對應的是後世的卡倫布魯。

這兩座鎮的礦產埋藏量都比較高,且都潛藏地表,極易挖掘。再加上距離希望城近的原因,所以最先建鎮。當然,因為是初建,所以基礎設施之類的肯定比不上希望城。而人口,兩座鎮加起來也不到五千。

按照大明國教育部的規定,在大明,六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的兒童都要上學。並且這個規定還不分種族!只要在大明國的統治區內,就算是土著的孩子,也包括在內。

起先,還有土著部落不遵從規定,不讓自己的孩子上學。結果,大明國就直接派出教化旅,將整個部落剷平。自此後,統治區的土著部落再也不敢違背教育部的指令了。

至於這個教化旅,則是一個新成立的土著部隊。雖然隸屬於人民軍,但卻受教育部指派。主要職責就是保證教育部的指令順利推行。且這些土著生性彪悍,下手又狠,根本沒把人命當回事。所以將他們組成教化旅,用來教訓那些皮癢癢的土著部落,往往都能產生奇效。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叫這些土著畏威不畏德呢?只有用槍桿子逼著,他們才明白什麼叫服從。

所以現在希望小學的課堂上,百分之九十都是土著兒童。他們在大明的教育下,說漢語,寫漢字。在行為處事上,和大明人無異。

不過大明國的人力有限,師資力量也比較短缺,所以一個學校通常只有一兩個班,每個班裡都有一百多人。像後世西方國家那套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在現在的大明,那是想都不要想。

畢竟學生那麼多,老師又那麼少。再因材施教,那老師都得活活累死。

只是他們的教材卻並不簡單!

這是因為教育部長左鵬為了確保這些祖國的花朵能夠順利結出碩果,所以帶領教育部的所有教材編訂人員,嘔心瀝血,通宵達旦。在參考了眾多文獻典籍、後世資料後,終於編出一套正能量爆棚的學習教材。

像極了一句諺語;人不夠,教材湊!

在內容上,不僅包含了八榮八恥等社·會主·義榮·辱觀,還將儒家典籍中的忠君愛國、仁者愛人等觀點糅合進來,形成一套新的思想理論體系。

可以預見的是,經過這套教材的洗禮,那些從希望小學畢業的土著兒童,絕對會從心裡上、生·理上,認同大明。

畢竟這個時代的土著可沒有經過後世金錢·至上主義的衝擊,也就沒有那麼多的花花腸子。他們的思想很單純,只要有口吃的,能夠活著,那讓他們幹嘛就幹嘛。

等他們的三觀都成長起來後,就會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大明人。

比如正在讀小學一年級的張小軍同學。由於他的家在征途鎮十里外的地方,所以平時都住在學校。一個月裡,只能回一次家。

今天剛好又到了回家的日子,他一出校門,就聽到有人喊他。

“小軍,我在這裡。”,抬頭一看,卻是王小強,和他來自同一個部落。

只是王小強在二班,他在一班,所以平時都不在一起。但碰到回家的日子,他們還是會結伴而行。畢竟十里的路程也不短,常常能讓他們走一整天。

所以路上要是有人陪著,說說閒話,也能打發無聊的時間。

因為他們是中午放學的,所以等他們回家時,已是月明星稀。本來他們還想就此分別,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的。但在經過族長的住處時,他們卻停了下來。

只聽屋內不斷傳出熟悉的土著語,似在商量著什麼。並且這些人的聲音還不小,像是產生了爭執。以致他們站得那麼遠,都能依稀聽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