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嘯的帶領下,楊崇等人登上了大明國的第一艘船。並在他的講解下,聆聽著這艘船的效能與優點。

儘管在場的人大多都聽不懂張嘯嘴裡的行業術語,但依然不明覺厲。特別是當輪船發出一聲長笛,煙囪噴出第一口黑煙時,站在船上、岸上的人都激動了。

雖然那黑煙漆黑無比,味道也極為嗆人。但在此時此刻,卻是那樣美妙。因為這就是工業的象徵,是稱霸大海,征服世界的基石。

趁著這個機會,張嘯請求楊崇為這艘船賜名。畢竟‘飛翔的荷蘭人’這個名字太不符合大明國的胃口了。而且這艘船經過改裝,也幾乎看不出曾經的痕跡。

就連查理他們,在第一次上船時,也不知道這是他們的船。

更重要的是,這是共和國的第一艘船,意義深遠。

楊崇想了想,走到船頭。看著岸上那些翹首以盼,興高采烈的國民,突然靈光乍現。脫口而出道:“就叫希望吧!”。

“希望!”,南峰呢喃道。大明國的第一座城,也叫希望。在場的每個人,也心懷希望。當這艘船啟航後,更是傳遞希望。

這個名字,倒真是恰到好處!

於是在1970年十月十一日,這艘在後世載入史冊的希望號蒸汽船就此誕生!它不僅是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船,更是一座標誌著大明國崛起的豐碑!

在這艘船出發以後,世界各地就傳遍了大明國有黃金。使得許多夢想著發家致富的人拖家帶口的來到大明,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這是一種希望,也是一種新生!

並且大明也藉此獲得了充足的匠人工人,使得國家的工業實力出現井噴似的暴漲。

當然,這都是後話。

一個月後,一艘噴著黑煙的蒸汽輪船緩緩的行駛在遼闊無際的大海上,激起了大陣波濤。

只是此時船上的氣氛有些沉重。

寬大的會議室裡,張嘯坐在最上首。在他左下方,有原來的荷蘭船長查理,而右下方,則是從前的總統親衛李海。

“查理船長,你確定航線沒錯嗎?”,張嘯沉著臉,出聲問道。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是東帝汶的荷蘭據點。本來按照計劃,他們應該在第十九天就能到達東帝汶。

但現在已過了三十一天,他們都沒看到陸地。這樣的情況,任誰都有些煩躁。更要命的是,這是一艘蒸汽船,可是要燒煤的!

若不是當初出發時,為了以防萬一,希望號上儲存了足以燃燒四十天的煤炭,那他們早就等在海上喝西北風了。

不過現在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不說煤炭消耗得七七八八,就說賴以生存的淡水,現在也所剩不多了。如果再沒到達東帝汶,那不等燃料用完,他們就已經渴死了。

或許過了許多年後,有偶然經過這片海域的人,才會發現他們這艘跑不動的廢鐵。

由於揮著這種悲觀的情緒,所以現在船上的人,都或輕或重的對查理產生怨言。

並且不光是張嘯他們這些新上船的人,就是那些原來的荷蘭水手,也開始明目張膽的對查理怒目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