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喜洲行(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二天阿友早早的來旅店接他們。
胡鳶:“旅途很匆忙,說實在的,來這我都想住這裡了,要不,哪天我公司的事兒不用幹了,我來這打工吧。”
旅店老闆:“可以,包吃包住。儘管來。”
互留了手機號碼,告別紅塵往事。
到了喜洲,阿友盡地主之誼,特地請他們吃了喜洲粑粑。
“有鹹的有甜的,你們吃什麼?”
“來鹹的!”兩人異口同聲。因為都不愛吃甜食。
“太好吃了!感覺比家鄉的餈粑都好吃多了!”
吃完還想再吃!
“那就再來點?”阿友問道。
“不要了!我要留著這種感覺,然後下回再來吃。”
喜洲,被人驚歎為奇蹟的一個地方。它曾是南詔王時期的商業重鎮。
在白族人有句俗語:大瓦房,空腔腔。
意思白族人寧願餓肚皮,也要傾其所有蓋房屋,這是他們的畢生追求。
尋常人家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有點錢的,就更加追求了。
所以這喜洲建築,別具特色,又儲存的如此完好。
張鹿拍下了沿街的特色建築照片,這些都可作為以後的設計靈感。
俗話說:靠山吃山。
南省也盛產大理石,白族人崇尚白色,不止體現在俯視上面,更體現在建築上。
目之所及,盡是白牆青瓦,普通人家的古樸大方,也有富麗堂皇。
喜洲的村頭的兩棵樹,年代已經很古老了。
阿友:“傳說,這是兩棵一陰一陽的樹,一棵萌發,另外一棵落葉,週而復始,交替繁榮。這個是喬木,俗名叫做萬年青,學名是高山榕樹。白族人認為,大青樹是村莊興旺的象徵。這個也是風水樹。”
一邊走,一邊看到的事物,都熱情地給張鹿跟胡鳶介紹。這是他的熱愛的家鄉,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也感染了別人。
旁人一聽,也會喜歡上這裡。
昨天經過喜洲的,但是張鹿安排的形成,是把喜洲單獨安排出來,不想太過匆忙,出行就是為了來看這些文化遺產。因為這邊的建築比古城儲存更完整。雖然他們是同一種風格。更具代表性。
照片隨便拍,都是美麗的構圖。
騷客們還會在牆壁上題詞。
繪山水,畫花鳥,古代一切美好的寓意,在這邊都可以看到。
難怪,這邊有那麼多文學畫作的誕生了。這樣的房屋,簡直也像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