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城到麗城,交通工具依然選擇綠皮火車。

這段路是蠻有看頭的,特別是經過洱海的時候,也被稱為最美線路。

美景看多了,總是覺得雷同。

火車是四人對坐的,聽著聊天,知道對面的是兩個同事,他們是來到昆城出差的,出差完之後便先去了理城,最後一站也是去麗城。

路上吃著喜洲粑粑,還熱情地招待胡鳶跟張鹿,兩人婉拒。

火車很慢,幾個小時才到麗城。

這回他們先找了客棧,麗城相對來說會更商業化一點,找了古鎮南面的一個名叫四合的客棧。

客棧的小天井望出去,雖然只能看到一方小小的天空,但是卻能看到一縷陽光照在客房的原木窗欞上。

雕簷畫廊的房屋結構,品味到麗城獨特的風土人情。

店主是蜀地人,十分親切隨和。

門前的小橋流水,柳樹的枝丫隨風擺動,凹凸不平的石板小路。

這種風格的客棧,讓人感覺很舒服,彷彿可以暢快的享受著溫暖,整個人也變得慵懶起來。

放下行李,兩人手牽手穿行在四方街密如蜘蛛網的小巷。各種花花綠綠的手工藝品。

有各式各樣的皮包,有耗牛骨製成的數字。

還有刻著詭異色彩的東巴文字的吊墜,五彩繽紛的玉石。讓胡鳶最感興趣的是木雕,那個極具納西族色彩的木雕畫。

木雕店門口,此時的木匠正揮舞著小小的銼刀,正在做一個木勺,片刻過後,便開始塗上各種眼裡的色彩。一樣工藝品便誕生了。

這個木製品上面雕刻著一副獵歸圖,一位納西武士騎著白馬,肩上扛著一隻火紅的狐狸。

彷彿在賓士。刻畫的栩栩如生,好像武士的長髮都隨著白馬的奔跑在飄逸。臉上的五官也清晰可見。粗狂的氣息。

胡鳶一看就喜歡上了,直接掏錢買下。

這是屬於勤勞,有匠心的納西族人創作的,也能感受到奇妙燦爛的東巴文化。

買完東西,胡鳶跟張鹿繼續走著。他們一樣一樣的挑選著自己心儀的工藝品。

張鹿是放開了買買買。她喜歡這種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小玩意兒。

這些元素,都可以融合在未來的設計當中。

而且工藝品的話,也可以選在合適的位置擺放。

她甚至會問木雕的店家,能不能發貨到外省,然後留下聯絡方式。

用照片拍攝下來,記錄著適合家居擺放的裝飾品的尺寸。

出來一趟,就是這個目的。

設計,未來的客戶,很可能是喜歡各種各樣的民族歷史,有的會融合在家中,所以設計,一直要不斷的出走,不斷的前行。

這些也是人文,也是職業當中的一筆寶貴的財富。都是談資。

“我曾聽人說,如果在這地方迷路了,順著溪流,逆向而行,就一定能找到想去的地方。”

在溪流交錯的古鎮的大街小巷,發源於香山的玉泉河水,流入麗城,便分成無數支流。

有點象葉脈,經絡一般,分佈在這片土地上。

就想血液一樣,時時刻刻滋潤著這座古城。

特色就是離不開水,有300多座古橋。

水裡還有青翠欲滴的水草,一群又一群魚兒歡快地在水裡逆流而上。

他們到小吃攤前停了下來。

點了耗牛肉,烤肉等麗城的風味小吃。

胡鳶:“老闆,再來兩杯啤酒。現在也不用工作,一會也不開車,我們可以喝一點。”

張鹿笑了,點點頭。

這時,遠處飄來一陣時斷時續,飄渺不定的樂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