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著11路,走了40多分鐘才走到了老師家。

一見眼前的宅子。心裡只是讚歎道:優秀!

難怪第一次見的時候,能騎上價格不菲的腳踏車,還戴著全套裝備,原來是地主家的兒子!

在90年代,小洋樓如雨後般的春筍迅速崛起,開始賺到點錢的人們,紛紛都開始買地蓋房,這變成了第二代居住。

而第一代居住,當然是集體大院。

街上就是隨處可見,一排過去,有各種五花八門的房屋外觀。有仿歐的,有現在的,有紅磚的……

而老師家明顯是家底較為厚實,在郊區的一個地塊,從房屋建築上來看,十分關注文化。

這個房子風格設計有點像徽派建築,還帶有庭院。

大門上還掛著竹林軒三個字牌匾。庭院的綠植也都是竹子為主。就連景觀池的隔斷也是用竹子來做。

主要以磚、木、石為原料,木結構為主。

在門罩、窗楣、照壁上還帶有磚雕鑲嵌,青磚上雕刻著生動逼真的花鳥魚蟲,裝飾效果不錯。

這在f省是十分少見的。基本都是在j省一代。

難道老師祖上還是文人雅士?

帶著探索的疑問,跟著老師走進了竹林軒。

一進屋便看到,有一位中年阿姨,在庭院裡的亭子上作著畫。

旁邊還有三個學生,正在認真的畫著靜物。

見有人進門,阿姨才把頭抬起來,有一點發愣,覺得眼前的人甚是眼熟。但是一時想不起來。

“姐,這是我的學生張鹿,你們也認識的。”

“張鹿啊,就是那隻小麋鹿嗎?哈哈,你怎麼來了?”

張鹿聽到這個稱呼直滴汗……人,不應該是用“個”?為何用“只”?敢情自己不是人啊……也對,自己是死過一遭的了,那到底是不是人啊……

只見侯越林的姐姐直接把手上的畫板輕輕放到一邊,朝自己走了過來。

越走越近,張鹿這才發現,這是自己在一中門口遇見的阿姨。

其實說是阿姨,並不會太大,看著大概30左右。

跟自己前世的年紀差不了太多。

這縣城雖然是小,但是為什麼小到這個地步?

自己第一個擺畫攤的時候遇見的是被自己遺忘的代課數學老師……

而第二次去寫生,碰上的是數學老師他姐!

這都是什麼事兒啊?

在心裡吐槽了一下,便迅速換上笑臉,打著哈哈。

“姐,這就是我跟你說過的那個學生,再擺畫攤的那個,沒錯,你不是也買過她的畫嘛?看簽名,是一個人。”

侯越林的姐點點頭,趕忙把孩子迎了進屋。

“真是很有緣啊。我第一眼看到你就很喜歡你了。就知道以後肯定還能碰上的,沒想到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