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武舉(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盡管說朝野都不是很重視武舉考試,但作為考生本人來說,還是看重的。臨近考試,金陵城大大小小的客棧也住滿了待考的武生員。武舉考試,以軍士謀略為先,以軍事技術為輔,因此武生員的氣質,與讀書人有些相似,但多了剛烈的氣息,儒雅與剛烈的氣息融合,留心一看,給人的感覺自然是不一般的。
有了文舉鄉試的經驗,到了考試那日,顧桓早早起床,往貢院而去。此次應天府武科鄉試來了近千人,算比較多的。天還沒有亮,晨露還掛在樹葉上,貢院外就已經是黑壓壓的人群,一個個鮮衣怒馬的,衣飾都頗為不俗,不少人都帶著隨從,聲勢更是浩大。
所謂窮文富武,參加武舉的生員多數家境都是不錯的。練武之人要具有爆發力和力量,必須具備發達的肌肉和強健的體魄,那營養就必須跟上,若是窮人家的孩子飯都吃不飽或者正好夠吃,又怎麼能練得身強力壯?
顧桓提著長耳考藍,鎮定自若地上前排隊。
清晨的金色陽光灑在眾人的身上,貢院的大門開啟,兩列威武計程車兵從內跑出,列成兩隊。貢院前嘈雜的聲音瞬間消失,眾人望著那扇在晨光下泛著金光的大門,一種神聖感油然而生。
考生們魚貫而入,第一關是搜檢。一群武人鎮定自若地開始寬衣解帶,眼睛卻不由自主地四處掃視。
顧桓跟在眾人之間,不一會兒各種顏色的肉露了出來,基本上個個身強力壯,肌肉發達。
“這位小兄弟看起來怪俊俏的,想不到身上還挺結實。”一個滿身肌肉的大漢上下打量著顧桓,在某個部分停留了一下,雙眼發亮地贊嘆。
顧桓心中一窘,面不改色地瞟了那人一眼,淡淡地說道:“過獎過獎,彼此彼此!”
別看這些人看起來大大咧咧的,其實都不是莽漢。能透過童生試先不說,參加武舉的人,都是熟讀兵書的,怎麼可能是沒有心機之人?謹慎起見,他也不欲與同考之人過於親近。
“參拜武聖,一拜二拜三拜。”
大殿上供奉的是姜太公及歷朝歷代名將七十人的石像,眾考生在考官們的率領下一起向姜太公的石像行禮。
武舉考試正式開始。
第一日考五道兵書大義,都是取自《孫子兵法》,考題已被高高掛在號舍前的空地上。
考生必須按自己的理解或引用前輩高賢的注說做出解釋,要求文理通順。兵書大義總共出十道題,共考兩日,能答出四道並且文理通順即可定為一等,答出三道為二等,答出兩道即為合格,否則就被淘汰。
顧桓研好墨後,提筆將考題分別抄在紙上。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
…………
考生們休息一夜後,次日開始考另外五道兵書大義。第三日,考生們考策問。所謂策問就是結合兵書中的軍事原則,聯系歷史上的著名戰例或著名軍事家事跡,問其成敗得失,並於成敗得失之際探尋靈活運用軍事理論之道。
在策問上,顧桓是經過歐陽笠突擊急訓的,且畢竟來自後世,站在歷史的巨人肩膀上,又有實戰經驗。策問對他來說不算難,仔細謄寫完,才交卷離場。
“以策問定去留,以弓馬定高下。” 若是考生的軍事謀略方面不能夠過關,就沒有資格參加後面的武試。
七日之後,武舉文試張榜,顧桓不出所料的獲得了一等。在一等的榜單上,他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泉州海軍提督孫和的公子,他少年時的同窗——孫遠。
隨即還要考武藝弓馬以定名次。文試俗稱的內場,武試俗稱外場。內場就在貢院當中進行,外場應試在金陵城外京營校場當中進行。
內場應試戒備森嚴,是全封閉式的,外場應試則允許百姓觀看,不過將考場與百姓隔開一段距離。因而每次武舉外場比試武藝,就有大批的百姓跑來觀看,並且有莊傢俬自開設賭局,開出賠率,屆時人山人海的,儼然是個盛大的節日。
眾考生的親友也會在考場外為考生加油助威。顧桓在考場外等候時,也看到了孫遠。數年不見,孫遠儼然已經長成了一個高大威武的少年將領,熊腰虎背、目光如電,兩人遠遠地對視一眼,微微點頭致意。
陪顧桓到考場的顧楚順著顧桓的目光望去,也看到了孫遠,微微一笑,輕聲說道:“你還不知道,他是今科最熱門的榜首呢!”
顧桓一怔,雖不知孫遠為何也棄文從武,但今日校場遇見,就一較高下吧!